1 認為疫病都是從豬場外傳來的
這種錯誤的認識歷史悠久,為眾多的養(yǎng)豬人奉為信條。不知道種豬是萬疫之源。許多重大疫病的血檢陰性并不能說明種豬群就是陰性豬群,因為一些病原微生物,如HCV、PRV、PRRSV等在原發(fā)病灶 (扁桃體、嗅神經節(jié)、上呼吸道粘膜)上棲息,并無免疫反應,血檢陰性不能說明什么。長期依賴疫苗清除疫病的錯誤的指導思想,帶來了野毒、疫苗毒與免疫群體、半免疫群體長期共存的復雜局面,廣泛污染豬群是不爭的事實,種豬帶毒帶菌順理成章。這種復雜的共存局面極易誘導變異毒株的產生;當豬群足夠大時,豬場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和連續(xù)產生的大量的易感個體,均為病原微生物在場內繼代生存與變異產生新的血清型提供了條件。第三屆亞洲豬病會的許多論文都證明了一些廣為流行的病原微生物,如PRRSV、HCV、PRV、SIV均可長期存在豬場內,誘發(fā)地方性流行,即場內流行。這也為許多遷徙到偏遠荒茅之地的豬場仍然發(fā)病不斷的事實所佐證。
在這種認識的誤導下,自然產生了許多的愚昧的防疫措施,如進豬場的復雜的非人性化的消毒程序、對員工類似囚禁般的管理。筆者在歐美參觀豬場,均未用紫外線消毒,更未沐浴更衣。
豬場的防疫重點不在場外,應在豬場內,就在種豬群,就在場內不符合豬生物學特性的人們強加的惡劣的小環(huán)境。
2 重特異性免疫,漠視非特異性免疫
傳染病的流行有共同的規(guī)律,其中一條就是一種新病原微生物在流行初期可形成大流行,但決不會使流行區(qū)域內所有易感動物發(fā)病與死光,隨著易感動物——病原微生物系統(tǒng)的進化適應,流行程度必將減弱,發(fā)病率與死亡率下降,可以廣泛感染易感動物,但發(fā)病與否全然取決于個體的體質或非特異性免疫力。
遺憾的是,在長期視疫苗為防病的唯一手段的思想誤導下,人們不知道提高豬群體質的健康水平是當今防制疫病發(fā)生的第一要務,不知道達到這一目的的措施就是創(chuàng)造適合豬生物學特性的小環(huán)境。錯誤地將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力的希望寄托在藥物上,如免疫多糖。
3 重病毒性疾病,輕視細菌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一旦發(fā)生無藥可治的事實讓人們重視病毒的防治輕視細菌的防治。事實上在病毒性疾病控制得較好的豬場,細菌性疾病正成為頭痛的大問題,這些細菌都是條件性細菌,如巴氏桿菌,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波氏敗血桿菌,肺炎支原體,鼻支原體。滑液支原體,放線桿菌,勞累氏菌,密螺旋體,附紅細胞體,棒狀桿菌,大腸桿菌等等,它們正常就棲息在豬體的不同部位,專門攻擊那些在應激環(huán)境下健康水平下降的豬。人們依賴抗菌藥來控制它們,事實證明這是一條不歸之路,許多豬場已面臨無藥可用的局面。唯有徹底改善養(yǎng)豬的環(huán)境,讓豬生活在沒有應激的良好環(huán)境中才是唯一出路。
4 重疫病引發(fā)的免疫抑制, 輕視霉菌毒素性免疫抑制。
眾多文獻都直指一些病毒如PPRSV是引發(fā)免疫抑制的元兇,筆者以為欠妥。首先,這些文獻在指認PRRSV產生免疫抑制時都未排除飼料霉菌毒素的影響;其二,就豬而言,尚未發(fā)現類似人類艾滋病病毒那樣的真正的免疫缺陷病毒;其三,霉菌毒素對豬體健康的損害遠比PRRSV廣泛得多,不僅對免疫系統(tǒng),而且損傷實質器官;其四,我國沒有安全玉米(指霉菌污染)是事實、霉菌毒素不可能像PRRSV那樣能與豬體共處穩(wěn)態(tài)的事實均造就了霉菌毒素對豬體的危害遠遠大于PRRSV對豬體的危害的結果。
在近兩年的七十場次接診中,筆者只見到五次PRRS,其中一次為接種進口疫苗所致,其余四次均為重度霉菌毒素污染所致。
5 盲目崇拜進口疫苗
如果一個國家用進口疫苗不能在二三年內清除相關的傳染病,那么,就無異于引進了一個新的弱毒株;如果進口疫苗的毒株與本國流行毒株不在一個型內,那么,事情將變得十分復雜,特別是在基因缺失苗比比皆是的今天,無人能阻止基因重組的發(fā)生,進而出現新的毒株。應用進口疫苗發(fā)生PR、PRRS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在國產疫苗與進口疫苗難分伯仲的今天,盲目進口與應用外國疫苗將遺禍無窮。
6 盲目相信與濫用自家苗
國內目前流行的自家苗都不是真正的自家苗,是病豬組織均漿注射液,質量低劣,安全性差,不少的豬場由此引發(fā)疫病流行乃至倒閉,筆者已成文祥述(“今日養(yǎng)豬業(yè)”08年第一期)。如果豬場為了散發(fā)的病例用自家苗是不上算的。消除霉菌毒素的危害、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是免受條件性疾病危害的根本出路。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