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0|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針灸在養(yǎng)豬中的應用(轉自網絡)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3-8 15:2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針灸療法是傳統(tǒng)獸醫(yī)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包括針術和灸術,都是以刺激穴位,疏通經絡以防治疾病,提高生產性能。豬病的針灸療法具有治療范圍廣、療效快、操作簡單安全等特點。對豬風濕病、癱瘓、感冒、抽風、消化不良、肢蹄病、產后缺乳等疾病,療效尤為顯著。

  對豬來說,用得較多的是針術,往往配和藥方使用。常用的針具圓銳的圓利針(也稱毫針,用不銹鋼或合金制成,針體直徑在1mm左右,針體5~10cm)和針頭狀如矛尖的小寬針(針頭最寬出約4mm,針柄長約10cm)等。施針時,都應對病畜進行適當?shù)谋6?,并注意針具、穴位的清潔消毒?

  針灸療法的種類很多,從大的方面來分,可分為針、灸、熨、烙,其中還包括各種巧治法。單從針法來說,除了傳統(tǒng)的白針、電針、火針、氣針等外,還包括新創(chuàng)新的水針、光針(既激光穴位刺激)等。  

  對治療豬病來說,常用的療法有以下幾種:

  1、白針療法。該療法所刺穴位一般在肌肉比較豐滿處、背脊椎骨之間、關節(jié)骨等處,沒有粗密血管分布

  針刺的角度根據不同的穴位,分為三中:直刺(呈90度)、斜刺(呈30~45度)和平刺(呈15~25度)。針刺深度依畜禽大小而定。針刺在背脊上時要謹防刺傷內臟。針感反應依靠準確刺穴和行針手法獲得,也可通過豬是否出現(xiàn)拱腰、翹尾、局部肌肉收縮和皮膚顫動等現(xiàn)象來確定。  

  白針療法常用于消化系統(tǒng)病癥,肌肉閃傷、扭挫,外周神經麻痹,母畜不孕及點刺黃腫使黃水、毒液外流等。

  2、血針療法。又稱紅針、刺血或放莎法。

  小寬針刺血,一般情況下針刃應與血管的走勢平行,以防止切斷血管。血針穴位一般比較淺,入針0.5mm左右即可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熱性病癥、腫痛性病癥、中毒病癥及膘肥體壯的豬可多放一些。如一次多個穴位放血100ml左右,針刺出血后,一般可自行止血,或達到一定的出血量后,壓迫止血。

  血針具有保健保膘、瀉熱開竅、止痛解痹、消黃散腫、瀉毒等功能,常用于熱性疾病,如治療豬的感冒、中暑、中毒等。對某些體弱肚大的“僵豬”,挑刺八絡穴8針后有促進長膘的效果。

  3、水針療法。又稱穴位注射法,是用適于肌肉注射的藥液直接注入穴位和痛點的療法。用于水針療法的工具為普通注射針頭和注射器。一般白針穴位都適用于水針,臨床可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適宜的穴位。如眼病選太陽穴,消化道病選后海、脾俞穴,呼吸道病選蘇氣、肺俞穴等。每次取穴不宜過多,一般取1~3個穴位。針對不同疾病選取藥液,用量為一般肌肉注射的1/5~1/3,一個穴點注射3~5ml藥液為宜。  

  水針應用廣泛,臨床用于治療外傷跛行、風濕癥、神經麻痹、便秘、胎衣不下、脫肛、眼病等。

  4、卡耳(尾)療法。即用藥物埋入豬耳部的“卡耳穴”(或尾部的“卡尾穴”)治療豬病的方法,也叫黃療法,民間稱“裝信”。是利用針刺和藥物誘導,把豬體內的“內黃癥”誘導出來,激發(fā)機體的抗病能力。

  常用的是蟾酥和砒石,均有毒。卡藥法是在卡耳穴處用寬針平刺皮下,挑起皮膚形成一皮下囊,將蟾酥或砒石塞入囊中,卡藥出會紅腫或是耳廓爛成小洞,這對豬的生長無多大影響??ㄋ帟r,一次只能卡一只耳,如需第二次卡,則需要在第一次卡藥后一星期再卡第二只耳。最多只能卡二次。豬的慢性病,如喘氣病、流感和某些病的慢性期,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時可用卡耳(尾)療法。  

  二、豬常用針灸穴位及應用。

  針灸時要有針對性的選擇穴位,其原則是鄰近取穴、循經取穴、隨癥取穴(經驗取穴)等。民間也有“大椎退熱,三里療結,交巢止瀉,肺俞治喘咳,百會百病祛”的經驗總結。針灸的效果與取穴的準確與否有直接關系。如,膝關節(jié)炎取掠草穴,牙關緊筆取牙關穴,眼結膜炎取太陽穴腹痛取三里穴等。定穴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按器官解剖部位定穴,二是按體表輪廓定穴。兩種方法可互相配合。以下列舉了一些常用的穴位:  

  1、耳尖(血印)穴:中暑、感冒、中毒、熱性病。

  2、卡耳穴:氣喘病、某些熱性病的慢性期。

  3、心筋(中筋)穴:歪頭風。

  4、太陽穴:肝熱傳眼、感冒。

  5、山根(人中)穴:中暑、感冒、昏迷。

  6、鼻梁(鼻中)穴:感冒、支氣管炎、熱性病。

  7、玉堂穴:消化不良、口瘡、胃熱。

  8、順氣(嚼眼)穴:咳嗽、少食、眼病。

  9、搶風穴:前肢扭傷、風濕病。

  10、七星穴:風濕、腕腫。

  11、涌泉穴:腫痛、中暑、感冒、中毒。

  12、滴水穴、蹄叉穴:后肢腫痛、中暑、感冒、中毒。

  13、大胯穴、小胯穴:后肢風濕、扭傷、癱瘓。

  14、后三里穴:消化不良、腹瀉、后肢癱瘓。

  15、天門穴:中暑、癲癇。

  16、大椎穴:感冒、消化不良、熱性病。

  17、蘇氣穴:感冒、咳嗽、喘氣。

  18、斷血穴:閹割后出血、尿血。

  19、百會穴:風濕、后肢癱瘓、便秘、脫肛、不孕癥。

  20、關元俞穴:便秘、食欲不振。

  21、開風穴:后軀風濕、母豬久不發(fā)情。

  22、尾本穴:腰胯風濕、熱性病。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zuoyf + 1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0-3-8 18:54:21 | 只看該作者
沒見過沒看過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2論壇幣 0 收起 理由
nety -10 樓主不滿意,扣除系統(tǒng)獎勵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10-3-11 20:31:55 | 只看該作者
知道針灸的好處就是不會用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4 19:4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