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Arial]一、種子繁育[/font]
[font=Arial] 中草藥用種子繁育最為普遍。種子繁育技術簡便,利于引種馴化和新品種培育。但是,種子繁育的后代容易產生變異,開花結實較遲,尤其是木本中草藥用種子繁育所需年限很長。所以要發(fā)展藥用植物良種繁育,一是加速繁育新的優(yōu)良品種,以便換已在生產上應用的老品種;二是保持新品種的優(yōu)良性,防止混雜和退化。如元胡的塊莖分“母元胡”和“子元胡”,生產上必須用“子元胡”作種才能獲優(yōu)質高產。又如浙貝母,因繁育系數很低,為保證種子的質量,生產上將商品地和種子地分開培植。地黃農家品種金狀元,經過莖尖培養(yǎng)所得無病毒苗與原品種相比,病害輕,產量高,可使因感染病毒而退化的品種復壯。故應用生物新技術進行中草藥優(yōu)良品種的培育(包括多倍體育種和其他育種技術)和克隆化快速繁育,然后按國家GAP要求建立大面積生產基地,是根本上提高我國中草藥質量問題的有有效途徑之一。[/font]
[font=Arial] 二、營養(yǎng)繁育[/font]
[font=Arial] 營養(yǎng)繁育在藥用植物栽培中約占35%,如分根、分株或用鱗莖(貝母)、塊莖(何首烏)、珠芽(半夏)等繁育。有些中草藥收種子非常困難或不結種子,如雅連、川芎等,生產上一直用無性繁育。無性繁育比用種子繁育生長快,產量高,生長年限短,并能保持母本優(yōu)良性狀,故多采用。如貝母用鱗莖繁育一年一收,種子繁育五年才能收。但有時長期無性繁育易引起品種退化,如地黃、山藥等,須注意隨時去雜、去劣,適時倒栽,防止退化。天麻的長期無性繁育,品種退化嚴重,用天麻有性繁育(樹葉菌床法),生活力提高,既解決了品種退化問題,又解決了種源缺乏的問題,產量和質量并增。[/font]
[font=Arial] 三、組織培養(yǎng)[/font]
[font=Arial] 中草藥的組織培養(yǎng)就是把分離出來的中草藥材組織(如根、莖、葉的段、片、塊等)放入含有一種合成培養(yǎng)基的瓶中,于無菌操作條件下使之生長或發(fā)育,它利用藥用植物體細胞的再生能力,可培育出保持原品種的固有性狀和特性的植株。是現代最先進的中草藥快速繁育技術,在中草藥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種植中,常用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進行無病毒植株育種和生產無公害的綠色中草藥。[/font]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