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jié) 豬的數(shù)量性狀遺傳一.繁殖力性狀 (一)繁殖力性狀的遺傳力和性狀相關•
豬的繁殖力性狀主要包括:母豬的窩產(chǎn)仔數(shù)、初生活仔數(shù)、仔豬初生重、乳頭數(shù)、泌乳力、斷奶時育成仔豬數(shù)、斷奶窩重等 。 •
繁殖性狀間的產(chǎn)仔數(shù)和初生重、斷奶時全窩仔豬重、育成仔豬頭數(shù)等性狀有著密切的關系。 1.
產(chǎn)仔數(shù)(Litter size):•
產(chǎn)仔數(shù)遺傳力很低,有0.03~0.24之間,平均0.15,說明這一性狀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最大。•
母豬產(chǎn)仔數(shù)與初生窩重、泌乳力、斷奶頭數(shù)、斷乳窩重等重要經(jīng)濟性有很強的表型相關,即窩產(chǎn)仔數(shù)越多,其他性狀的指標也越高。•
產(chǎn)仔數(shù)與仔豬初生個體重呈負相關。•
總產(chǎn)仔數(shù)(Total Number Born)•
產(chǎn)活仔數(shù)(Number Born Alive) 2. 初生個體重(Weight of Birth):–
仔豬初生重的遺傳力平均為0.21。–
初生重與斷乳成活率,仔豬哺乳期增重和斷乳個體重等均呈相關,與產(chǎn)仔數(shù)呈負相關。3.初生全窩重(Litter Weight at Birth):•
初生全窩重的遺傳力約在0.12~0.36。•
初生窩重與哺乳期全窩重呈顯著正相關。•
從選種的意義上說,初生窩重的價值高于初生個體重。4. 泌乳力:指仔豬21日齡全窩重(Liter Weight at 21 Days)。5、斷乳窩重:•
指斷乳時全窩仔的總重量。仔豬斷乳后的生長好壞,主要取決于母豬的泌乳力和補料早晚。•
斷乳全窩重與初生產(chǎn)仔數(shù),仔豬初生重,斷乳仔豬數(shù),斷乳成活率,哺乳期增重和斷乳個體重等性狀都呈顯著正相關,是評定母豬繁殖性狀的一個最好指標。•
斷奶窩重不僅僅反映母豬的繁殖能力,而且能反映一頭母豬的總產(chǎn)肉能力。6. 育成率(Percentage of Foster)•
斷奶仔豬頭數(shù)•
哺育率(育成率)=
------------------------ ------ ×100%•
活產(chǎn)仔數(shù)-寄出+寄入 (二)繁殖性狀的選擇 豬繁殖性狀的選擇制度大致有多世代選擇、家系指數(shù)選擇、高繁殖力選擇、后裔測定、母豬生產(chǎn)力指數(shù)、間接選擇以及BLUP法的應用。
1. 多世代選擇(muti-generational
selection)
•
在一個較小的閉鎖群內進行多個世代的選擇。2.家系指數(shù)選擇(family
index
selection)•
將父母親的親屬與母親的資料綜合于一個指數(shù),然后據(jù)此進行選擇,以提高選擇的準確性。–
I1=b11D–
I2= b21D+b22DFS–
I3= b31D+ b32DFS+b33DHS–
I4= b41D+ b42DFS+b43DHS+b44SFS–
I5= b51D+ b52DFS+b53DHS+b54SFS+b55SHS–
I6=b61D+ b62DFS+b63DHS+b64SFS+b65SHS+b66SD v 在選擇時考慮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1(C1):利用已有的母豬的記錄,包括已選留的和未選留的,這就要求到生產(chǎn)群去找資料。•
情況2(C2):僅利用核心群中已中選的母豬(占母豬總數(shù)的1/3)的記錄。3、高繁殖力選擇(hyperprolific selection) •
這種選擇方法大致經(jīng)歷篩選、回交和繁殖三個階段:–
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多產(chǎn)母豬(hyperprolific
sow);–
然后被選擇的母豬與其后代公豬回交,直到使后代群體含有7/8或更高超多產(chǎn)母豬的血液;–
讓經(jīng)改良過的公豬與原來超多產(chǎn)母豬或加上其女兒交配,構成一個與高繁殖力母豬遺傳品質相似的高繁殖力系(hyperprolific
line),期望遺傳改進量為每窩1頭仔豬。4、后裔測定(progeny
testing) •
該方法要求在核心群的繁殖中利用其所生公豬大范圍內實行人工授精,按大量女兒的產(chǎn)仔記錄做后裔測驗,選擇出高產(chǎn)母豬建立核心群,然后實行閉鎖繁育;•
另一種方案是保持一個開放的核心群,以便引入育種值高的母豬來提高產(chǎn)仔數(shù)。這樣根據(jù)女兒的成績進行父畜的后裔測定,世代間隔至少得2.5年。•
Haley等(1988)認為,如果有一個井然有序的大規(guī)模的人工授精體系,采用家系指數(shù)選擇就可能獲得與后裔測定相同的年遺傳改進量。5、產(chǎn)仔數(shù)的間接選擇(indirect
selection
for
litter
size) •
關于豬產(chǎn)仔數(shù)間接選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1)排卵數(shù)和胚胎成活率(Neal等1989)、或者是排卵數(shù)、胚胎生活力和子宮容積(Bennett等,1989);(2)試圖選擇公豬的繁殖性狀如睪丸大小,借以改良母豬的產(chǎn)仔數(shù)(Robison,1986)。續(xù)上•
豬排卵數(shù)的遺傳力較高的為0.4~0.5,胚胎成活率的遺傳力卻很低(Bolet等,1982)。•
一般多對排卵數(shù)進行直接選擇,并觀察產(chǎn)仔數(shù)的間接選擇 反應。•
排卵數(shù)與胚胎成活率之間存在著遺傳頡頏關系。•
為了提高產(chǎn)仔數(shù)不能單選排卵數(shù),而應采取綜合措施,尤其在胚胎成活率上下功夫。6、母豬生產(chǎn)力指數(shù)(sow
productivity
index ,
SPI) •
美國全國豬改良聯(lián)合會(NSIF)1987年制定的母豬生產(chǎn)力指數(shù)為:•
SPI=100+6.5(NBA-NBA)+1.0(LWT- LWT)•
式中NBA和NBA分別為被評定個體和同期群體平均產(chǎn)活仔數(shù),LWT和LWT分別為被評定個體和同期群體平均斷奶窩重。指數(shù)中只包括兩個性狀,采取同期比較,簡便實用,在美國應用廣泛。續(xù)上•
McCarter等(1987)對美國大約克夏協(xié)會對53,000多窩的繁殖記錄進行了方差和協(xié)方差分析,根據(jù)估計的遺傳參數(shù)和相對經(jīng)濟價值設計了這樣一個選擇指數(shù),即:•
I=100+6.8(NBA -NBA)+1.0(LWT-LWT)•
式中NBA和LWT 的含義與上述美國SPI相同,也采用同期比較法,所不同的是加大了產(chǎn)仔數(shù)的加權系數(shù),實踐表明應用此種指數(shù)選擇是有效的。
7、BLUP法
(即最佳線性無偏估測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
家系指數(shù)選擇和超多產(chǎn)性選擇法的應用,建立為全國性、地區(qū)性的或育種公司的母豬生產(chǎn)記錄體系,為BLUP法的應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
BLUP法(尤其是BLUP動物模型)用于遺傳力低的限性性狀比遺傳力高的性狀更有效。•
由于動物模型(animal
model)能最好地利用所有親屬的資料,用之選擇如產(chǎn)仔數(shù)這樣低遺傳力的限性性狀會特別有利、效率最高(Belonsky和Kennedy,1988;De Vries等,1990)。二、生長或肥育性狀1.生長速度(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 終重-始重•
平均日增重=
__________ 種豬的測定天數(shù)(肥育天數(shù)) 續(xù)上•
生長速度的遺傳力在0.22~0.41之間,由于遺傳力為中等以上水平,個體選擇是有效的。•
品種類型、營養(yǎng)水平和管理方法直接影響日增重。日增重與單位增重所消耗的飼料量無論是在表型相關上,還是在遺傳相關上均呈強負相關。續(xù)上–
2.飼料利用率:亦即每公斤增重所需要的飼料量,亦屬中等的遺傳力,約為0.3~0.48。–
3.采食量(food
intake)
是度量食欲的性狀。在不限食條件下,豬的平均日采食量稱為采食能力(food
intake
capacity)或隨意采食量(voluntary
food
intake),是近年來豬育種方案中日益受到重視的性狀。v選擇方法的靈活運用•
在選擇實踐中對于單性狀采取多世代個體表型選擇,對于多性狀實行指數(shù)選擇時,肥育性狀多與胴體性狀相結合構成選擇指數(shù)。
1.飼料轉化率
(Feed Conversion Ratio)
飼料轉化率進行直接選擇效果并不理想,不一定比間接選擇更有效。
對于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和背膘厚三個性狀的指數(shù)選擇,飼料轉化率是朝著有利的方向發(fā)展,但日增重、日采食量和背膘厚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令人滿意。
例如:•
Elliss等(1979)對英國大約克夏在自由采食下應用指數(shù),對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和超聲波背膘厚進行了11個世代(1967~1978)的選擇。•
結果都表明:在前7個世代中,日采食量都下降了。•
日采食量的減少意味著食欲的下降,食欲的顯著下降則有可能限制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的長期改進,而減少食欲選擇則可能導致無意識地選擇豬應激綜合征(PSS)基因型(如果該群體存在這個基因)。
2、生長速度•
就日增重而言,其選擇效果會比飼料轉化率效果好。•
因為日增重的實現(xiàn)遺傳力為0.20(Rahnefeld等,1976;Fredeen等,1986),而飼料轉化率為0.09(Jungst等,1981)或0.11(Bernard等,1970)。•
其次日增重與飼料轉化率存在強遺傳相關,所以,選擇可以獲得飼料轉化率較大的相關選擇反應。•
單選日增重時,雖然飼料轉化率可以得到改良,但也可能導致瘦肉率的不斷變化。•
最好的選擇方法是對日增重和背膘厚同時選擇。 3、基因型與環(huán)境的互作•
飼養(yǎng)方式、蛋白水平、能量水平、測定制度等與基因型間存在交互作用。•
試驗結果表明,飼喂方式(自由采食和限飼20%)與基因型的互作對日增重有顯著影響(P<0.05),但對飼料轉化率影響不大(Panaiotov,1985);•
日糧能量水平差異引起的互作一般大于蛋白質水平不同引起的互作。•
基因型及環(huán)境的差異越大,呈現(xiàn)互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日增重更容易受到互作的影響。 三、產(chǎn)肉力性狀的遺傳力和性狀相關•
胴體的價值是由很多性狀來決定的,這些性狀包括屠宰率、胴體重量、背膘厚度、肉和脂肪的比例和重量、眼肌面積、大腿比例、胴體長、瘦肉和肥肉的顏色、硬實度、系水力和肌纖維直徑等等。 1.屠宰率(Percentage of Slaughter):–
指胴體重占屠前活重的百分率。一般屠宰率應不低于70%,高的可達80%。 –
胴體重–
屠宰率=
_________
×100%–
宰前活重–
屠宰率具有中等的遺傳力,約為0.32。2.胴體瘦肉率:•
瘦肉率的測定是將剝離板油和腎臟的新鮮胴體剖分為瘦肉、脂肪以及皮和骨四種成分。瘦肉重量占這四種成分總重的比例,即為瘦肉率。•
瘦肉率的遺傳力為0.46。•
其計算公式為:
瘦肉重量•
瘦肉率= ------------------------------×100%
骨骼重量+皮膚重量+脂肪重量+瘦肉重量3.肉脂比
瘦肉重量•
肉脂比=
-----------------
脂肪重量 •
遺傳力為0.46—0.60。4.胴體長(Length of Carcass)•
從恥骨聯(lián)合前緣中心點至第一肋骨與胸骨接合處中心點的長度為體斜長。•
由第一頸椎前緣到恥骨聯(lián)合前緣為體直長。•
這個性狀是獲得產(chǎn)量高的瘦肉和肉排的先決條件,要求被屠宰的豬有一個長的軀體。•
家豬的胸腰椎骨數(shù)在20~23個之間,每增加一個椎骨數(shù),體長就可以增加1.84厘米。•
椎骨數(shù)的遺傳力為0.75,兩者并且有強的遺傳相關。5.背膘厚度(Thickness of Backfat )v屠體測定•
一般測定第六和第七胸椎接合處測定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層厚度,不包括皮厚在內。平均背膘厚:用游標卡尺測量6~7肋、最后肋(胸腰椎聯(lián)合處)、腰薦椎結合處背中線脂肪厚度,,最后以三點的平均值表示。 •
說明:c.表示頭蹄尾切除位置。•
1.膘厚的測定位置。•
2.胴體斜長。•
3.胴體直長。
•
4.后腿切下位置。 v活體測定(Alive Backfat)•
用超聲波測膘儀活體測量時,一般在距離背中線4~6cm處,取肩胛骨后緣、最后肋骨和髖結節(jié)(腰角)前緣三點的平均值,如果只測一點,以最后肋骨處最容易準確觸摸,測值最準確。•
背膘厚度的遺傳力較高,為0.4~0.7之間。向厚膘選擇體軀變短變粗,向薄膘選擇體軀變長變瘦,對肉脂兼用型豬反應特別明顯。 6.眼肌面積(Lion Eye Area)•
國內一般在最后肋骨處,而國外多在第10肋處測量。•
可以用硫酸紙貼在上面描繪其輪廓后用求積儀測定,或按寬度 ×厚度×0.7以估計其面積;•
可以利用眼肌掃描儀進行活體測定。 •
優(yōu)良品種的眼肌面積可達34~36平方厘米。•
眼肌面積的遺傳力是在0.4~0.7之間,增加眼肌面積將同時增加胴體的瘦肉率,降低背膘厚和提高飼料利用率。•
眼肌是胴體中最有價值的部位,因此,它是評定胴體產(chǎn)肉能力的重要指標。7.腿臀比例(Percentage of Ham)•
腿臀的切割部位是在最后腰椎與薦椎接合處和背線成直角作垂直切割。
大腿重•
腿臀比例= -------- ×100%
胴體重•
經(jīng)系統(tǒng)選擇的品種大腿比例約占胴體重的1/3。大腿比例的遺傳力約為0.4左右。 8.出欄率•
出欄率是表示肥育力的重要指標。
年末出售肥豬頭數(shù)•
出欄率=
--------------------×100%
年初存欄頭數(shù) •
胴體長適合度量生長發(fā)育性狀,對于估計瘦肉率似乎不合適;•
其他性狀都與瘦肉率呈強相關,都可以用在提高瘦肉率的選擇上。v背膘厚反映豬的脂肪沉積能力,它與肌肉生長存在強遺傳相關(rA)•
Bereskin等(1988)根據(jù)正反交重復選擇試驗資料估計的平均背膘厚與胴體瘦肉率塊重量、瘦肉塊生長速度、胴體長、眼肌面積和平均日增重的遺傳相關分別為-0.50、-0.52、-0.73、-0.36和0.23。•
由此可見,通過選擇背膘厚可望使胴體瘦肉率獲得較大的相關反應。 v腿臀比例的遺傳力高,又與其他產(chǎn)瘦肉性狀呈強遺傳•
腿臀部肌肉過度發(fā)育與肌肉品質呈負相關。•
在瘦肉型豬的選擇中,不要過度追求腿臀部的發(fā)達程度,要注意豬的整體結構的協(xié)調性,腿臀部某些肌肉不成比例過度發(fā)育會對肉質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附]耳號系統(tǒng)v編號原則•
前兩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種;•
第3~6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場號;•
第7~10位用數(shù)字表示個體出生時的年度;•
第11~14位用數(shù)字表示場內窩號;•
第15~16位用數(shù)字表示窩內個體號。 例如:DDXXXX1999000101表示XXXX場1999年出生0001窩01號杜洛克豬。
第二節(jié) BLUP法用于種豬育種值估計 •
多年來人們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基于個體性能記錄或者是根據(jù)后裔成績的選擇指數(shù),這種方法雖簡單易行,但有兩個缺陷,其一是沒有對環(huán)境因素或一些非遺傳因素進行有效的校正,其二是不能充分利用所有親屬的信息。•
目前在加拿大、丹麥、荷蘭、西班牙等國家,BLUP法已成為豬育種值估計的常規(guī)方法,可以預見,在今后幾年內,該方法會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育種值估計方法。(一)BLUP法的基本原理•
BLUP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據(jù)數(shù)量遺傳理論和育種生產(chǎn)實踐,將觀察值表示為對其有影響的各遺傳與環(huán)境因子效應之和,該表達式被稱為線性模型。•
由于模型中有些效應是固定效應,有些是隨機效應,因此,常被稱作線性混合模型。然后根據(jù)線性(估計值是觀察值的線性函數(shù))、無偏(估計值的數(shù)學期望等于育種值的數(shù)學期望)和最佳(估計值的誤差方差最?。┑脑瓌t,對模型中的各個效應進行估計。vBLUP法的基本步驟是:•
1.根據(jù)現(xiàn)有畜群生產(chǎn)情況和資料結構建立一個線性混合模型,這個模型應盡可能地描述真實的情況,同時又不能過于復雜而使估計的精確性降低或計算過于困難。•
2.根據(jù)建立起的模型構造線性方程組,該方程組一般被稱為混合模型方程組。方程組中的程個數(shù)等于模型中所有因子的所有水平之和。•
3.對方程組進行求解,需要借助于電腦才能完成。(二)BLUP法在豬育種中的應用•
1.影響豬生產(chǎn)性能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
用BLUP法估計育種值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線性混合模型,而建立模型時首先要了解影響性狀的各種因子。
其中遺傳因素主要是豬只個體的加性遺傳效應(育種值),而顯性和上位效應對于多數(shù)性狀來說并不重要,但是環(huán)境因素卻很復雜。v目前各國在估計豬育種值時考慮
的主要因素有:1)繁殖性狀(母豬)
主要指總產(chǎn)仔數(shù)和活產(chǎn)仔數(shù)。其影響因素主要有:豬群(場)、產(chǎn)仔年份及季節(jié)、胎次、配種方式(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和母豬內永久環(huán)境效應等。2)肥育性狀與胴體組成性狀
肥育性狀主要考慮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胴體組成性狀主要有背膘厚和瘦肉率等。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豬群(場)、出生年份及季節(jié)、性別、圈舍、窩別(來自同一窩的豬除了在遺傳上有相似性外,在環(huán)境也有相似性)以及肥育天數(shù)等等。2.建立線性混合模型1)影響觀察值的各因子及其性質 •
模型中盡量將已知的影響觀察值所有因子包括進去,考慮因子的效應是隨機效應還是固定效應。•
固定效應來自非隨機樣本,如性別、胎次、年齡、季節(jié)、圈舍、配種方式等都應屬于固定效應;•
隨機效應則來自隨機樣本,如動物個體的育種值效應、窩效應和永久性環(huán)境效應等應為隨機效應。2)資料結構Ø
沒有記錄或記錄不全的資料不要;Ø
有些因素在加入模型后使資料變得不平衡,或是各因子水平組合內的觀察值個數(shù)太少,這樣也只能放棄這些因子或將其合并;Ø
計算上的可行性 •
如果計算條件不充許在一個模型中同時考慮所有因素,而這些因素又確實比較重要,就應對某些因素按常規(guī)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預先校正,然后再將剩余的因子包括在線性模型中。 (三)BLUP法中的計算及其他有關問題1.計算問題
用簡化動物模型可使方程組個數(shù)大大減少,用直接對數(shù)據(jù)進行迭代的簡接解法可使在普通的微機上解多達幾萬個方程的方程組。 還有一些學者專門為此編寫了計算機軟件包,如PEST軟件包(Groeneveld,1990)等,使得本來復雜困難的BLUP計算問題變得簡單易行。2、其他有關問題(1)資料的收集
•
強調資料的完整性,資料包括生產(chǎn)性能測定記錄和系譜記錄,在收集過程中不能按主觀意愿加以取舍,并要盡可能利用以前各個世代的記錄,記錄越完整,估計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就越高。(2)遺傳參數(shù)•
在建立混合模型方程組時,需要知道隨機效應的方差值或方差比值。•
這種方差比值也可以從遺傳參數(shù)(如遺傳力、重復力)推算出來。•
目前世界上主要用約束最大似然法(REML)估計遺傳參數(shù)遺傳參數(shù)在群體特異性,原則上應該用本群體資料估計遺傳參數(shù)。
xyz1516324 于 2010-4-25 12:03 補充以下內容
自己先支持下發(fā)帖哈。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