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建不起個羅馬城。
任何品牌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人相信這一點,可惜很少人遵守這一點。
中國已經超越美國和日本成為奢侈品第一消費大國,今天,當一個亞洲人走進香榭麗舍大街上的一個奢侈品牌店的時候,老板會親切地問:“你是中國人嗎?”來自中國大陸的旅游團在巴黎的奢侈品商店已經可以享受最高級別的“關門服務”(拒絕其他客人)。
目前全球奢侈品牌的容量在600億美元,其中中國有28億美元的市場。通常,奢侈品牌的消費增長與GDP呈正比例發(fā)展,并且至少是GDP增長的兩倍,根據這一規(guī)律,也就是說,中國奢侈品牌消費市場增長這幾年都在20%左右,這在全球首屈一指。但是,這樣一個國家卻沒有一個奢侈品品牌。
艱苦樸素的中國人有多奢侈?先看一組統(tǒng)計:
購買最頂級寶馬車的人群已不是德國,不是美國,也不是日本,而是中國。在中國它的銷量每年接近1000輛,比以往增加了3倍。
瑞士著名的SWATCH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鐘表制造商,最近20年來它共出售了2億多只豪華手表,但是唯一一只開價600萬元人民幣的“BLANCPAIN手表”是在北京開展會時被中國人買走了。
在上海的“萊斯勞斯”專賣店里,并排擺著兩輛“萊斯勞斯”樣車,一款標價588萬元,另一款標價550萬元。開業(yè)不久,588萬元的車被人訂購了6輛,而價格低一點的卻無人問津。
這個最夸張:從今年5月開始,國際鉆石巨頭多樂美公司來到北京,2個月的時間賣了近80粒鉆石,每一克拉鉆石的起價都在29000元以上。這甚至造成多樂美公司全球范圍內貨源吃緊。
面對奢侈品市場巨大的魅力,任何一個中國老板都不可能無動于衷,中國人何時才能有自己的百年品牌?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問題,不是郎咸平們一伸脖子就能下出來的,也不是周小川們狂熱加息加出來的,更不是史玉柱們歇斯底里一個頂五頂出來的。
跟人類不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種一樣,品牌與生俱來就帶有獨一無二的DNA,路易威登之所以成為路易威登,只是因為它是路易威登。這其實是中國人發(fā)明的玄學,只可惜沒有一個中國企業(yè)可以用好。
中國品牌有沒有奢侈品的DNA?絕對有!我們的紅旗轎車,早在上世紀中期就實現全部手工打造,其做工之精細選材之考究至今沒有一個汽車品牌能做到。
據說第一臺紅旗轎車采用經過特殊處理的加厚鋼板,即使子彈正面射擊也只會留下細微劃痕;內飾全部采用大興安嶺50年以上的原生木材,所有的花紋走向都必須一直,確保向著黨中央毛主席;座椅用的是高原黃牛頭層皮,內包日照時間300天以上的新疆棉花,軟硬適中,確保偉大領袖那龐大的身軀坐在上面既要舒適又要永不變形;輪胎則是純天然橡膠制造的實心胎,即使在當時那種顛簸路面仍然如履平地,才有了“水杯不灑”的佳話。最最關鍵的一點,這臺轎車是一汽全廠100多名工人,不吃不睡連續(xù)工作2個月趕制出來的,他們對于這臺轎車傾注了全部的感情,他們用這臺車表達對毛主席無限的崇敬。
高品質的產品、精湛的工藝、人性化的設計、還有深厚的感情。這是一個多么標準的奢侈品??!然而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而來,工業(yè)化大生產的病毒感染了偉大的一汽:我們自豪的建成了自動化裝配線,我們創(chuàng)造性的簡化了原本復雜的制造工藝,我們史無前例的降低了生產成本,我們興高采烈的引進了豐田公司先進技術,我們平易近人的推出了經濟型轎車,我們洋洋得意的終于丟掉了奢侈品的帽子,在市場占有率的道路上高歌猛進。
最后我們驚人的發(fā)現,所有這些努力并沒有換回想要的結果,相反市場占有率甚至越來越低。于是我們抱怨,國人變了,變得崇洋了,變得媚外了,變得不認老祖宗了,變得腐敗了,我們把曾經毛主席才能坐的車都恨不得白送了,你丫還不買!?
便宜!更便宜!一汽立功了!一汽立功了!不給自己人任何機會,他繼承了中國企業(yè)盲目發(fā)展的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永久自行車、蝴蝶縫紉機、上海手表在這一刻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SB!他不是一個人!
其實消費者沒變,變的是我們,我們如獲至寶的撿起一大堆垃圾,卻把最寶貴的DNA扔掉了。
中國的老板們總是在一夜暴富和流芳百世之間找平衡,結果往往被蹺蹺板摔得鼻青臉腫,并且在失敗之后大徹大悟的總結道:中國企業(yè)要的是速度!他們不知道,其實歷屆奧運會百米冠軍壽命都不長,人的心臟負荷是注定的,一共就那么幾十億次,提前透支就意味著提前告別,這一點上帝很公平。所以我說品牌是有DNA的,關鍵看你是想活得長還是想死得快。
我們總是喜歡抱怨成本上漲,可是難道其他人都有免費供應商嗎?我們總是喜歡抱怨知名度低,可是我告訴你Riva和Sunseeker是世界上最好的游艇品牌你聽過嗎?我們總是喜歡抱怨消費者不懂產品,可是蘋果電腦有幾個人會用?你難道不想買?我們總是喜歡抱怨競爭激烈,可是一百年前難道只有路易威登在做皮包么?
當年為毛主席造汽車的時候考慮過成本嗎?考慮過一汽成立才剛一年嗎?考慮過主席先生懂不懂汽車嗎?考慮過進口汽車的競爭嗎?中國企業(yè)如果能有一半當年造汽車的精神,也不至于落到今天這步田地。我們總是在透支,因此產品一直在貶值。
打造一個品牌絕非一朝一夕,解決競爭的唯一出路就是把產品做到極致。
我們好不容易有了個CNCAP,本以為這一標準總算能夠敦促國產汽車能把心思用在產品而非忽悠上了,結果偉大的CCTV就跳出來指責CNCAP的權威性;我們好不容易有了個alibaba,本以為這下中國總算能在互聯網時代占個鰲頭了,結果偉大的工商局又跳出來要求所有網店必須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我們好不容易辦了個奧運會,把金木水火土捏把成五個福娃,本以為這下中國文化可算是名揚天下了,結果偉大的功夫熊貓?zhí)鰜?,用帶著嘻哈的美國幽默讓全世界的外國人學會了三個中國單詞:wuugui(烏龜)、shifo(師傅)、tailung(太狼)。
我們經常說要反復抓、抓反復,結果抓來抓去皮都抓破了,還沒抓到G點上;人家老外只那么輕輕一撓,就搞得我們欲仙欲死,云里霧里。
如果CCTV能夠看到CNCAP的積極影響,敦促政府將它升級為國家標準,那對我們的汽車工業(yè)豈不是更好的保護?如果工商局的幕僚們能夠看到taobao的商業(yè)價值,主動免費為商戶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那對我們的電子商務豈不是更好的支持?如果那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從娛樂本質出發(fā),不要弄一些卡通的官腔王,那對我們的中華文明豈不是更好的傳播?
品牌DNA人人都有,關鍵看你往哪個方向進化。與其看著外國人happy流著口水罵娘,不如為自己的未來流點汗水。
飛利浦·科特勒在哈佛講課時有人問他:“如何才能做成一個百年品牌?”
科特勒表情嚴肅的告訴他:“很簡單,做一百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