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養(yǎng)殖戶反映,自家的蛋雞育雛期體重、脛長達標,開產體重也達標、雞群健康,但進入產蛋期,更換了產蛋雞料后,到190天仍然不能達到產蛋高峰。這究竟是為什么呢?經過仔細詢問,發(fā)現該養(yǎng)殖戶在蛋雞進入產蛋期后,更換的不是與育雛、育成雞料同一廠家的產品造成的。同樣是產蛋雞料,為什么用不同廠家的也會出問題呢?
蛋雞的飼料產品包括育雛期、育成期、產蛋期三個階段,有的包括育產期及產蛋后期等幾個階段的系列產品。每一個系列產品中的每一個階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與其它階段都有互為因果關系,簡單來說,你用這個系列的產品育的雛雞、青年雞,到產蛋期再換另一個系列的產品的產蛋雞料就可能會出問題。
市場上的產品多種多樣,建議配方也各有不同,所以做出的飼料的能量、營養(yǎng)濃度也肯定不一樣,不要忘記雞以能為食的本性,所以不同飼料對同一只雞的采食量也不一樣,那么培養(yǎng)出來的雞的身體結構(胃、腸道容積)對不同原料消化的適應能力也會出現差異。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低能量、營養(yǎng)濃度的系列產品,為了適應產蛋期能量、營養(yǎng)濃度低采食量大的飲食結構的需要在培育雛雞、青年雞的時候,就要有相適應的產品,以使后備雞的身體發(fā)育能達到一定的胃、腸容積,來滿足產蛋期采食的需要。反之,一個高能量、營養(yǎng)濃度的系列產品,為了適應產蛋期能量、營養(yǎng)濃度高采食量小的飲食結構的需要在培育雛雞、青年雞的時候,就要有相適應的產品,以使后備雞的身體發(fā)育不能有過大的胃、腸道容積,產蛋期在滿足營養(yǎng)需要的前提下不過多的采食。
既然有上邊的兩種的產品系列,假如育雛、青年期采用的是一個高能量、營養(yǎng)濃度的系列產品,進入產蛋期后卻又換成了一個低能量、營養(yǎng)濃度的系列產品,那么就會出現由于胃腸道結構發(fā)育情況的不匹配,結果采食量達不到產品設計的采食量而造蛋雞的營養(yǎng)不能滿足,所以出現了產蛋期換料造成產蛋率不長的現象。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養(yǎng)殖戶恰恰就是這種情況所導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