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管理制度(轉)
為了保證豬群的健康發(fā)展和生產的順利進行,維護豬場的聲譽,特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一、 衛(wèi)生消毒制度
1 消毒劑
消毒劑要選擇對人和豬安全、沒有殘留毒性、對設備沒有破壞、不會在豬體內產生有害積累的消毒劑。選用的消毒劑應符合國家的規(guī)定。 2 消毒方法 2.1 噴霧消毒 用一定濃度的次氯酸鹽、有機碘混合物、過氧乙酸、新潔爾滅等,用噴霧裝置進行噴霧消毒,主要用于豬舍清洗完畢后的噴灑消毒、帶豬消毒、豬場道路和周圍、進入場區(qū)的車輛。 2.2 浸液消毒 用一定濃度的新潔爾滅、有機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進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膠靴。 2.3 熏蒸消毒 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40%甲醛溶液)42mL、高錳酸鉀21g,21℃以上溫度、70%以上相對濕度,封閉熏蒸24h。甲醛熏蒸豬舍應在進豬前進行。 2.4 紫外線消毒 在豬場入口、更衣室,用紫外線燈照射,可以起到殺菌效果。 2.5 噴撒消毒 在豬舍周圍、人口、產床和培育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堿可以殺死大量細菌或病毒。 2.6 火焰消毒 用酒精、汽油、柴油、液化氣噴燈,在豬欄、豬床豬只經常接觸的地方,用火焰依次瞬間噴射,對產房、培育舍使用效果更好。3.1 環(huán)境消毒 豬舍周圍環(huán)境每2~3周用2%火堿消毒或撤生石灰1次;場周圍及場內污水池、排糞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門口、豬舍人口設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換消毒液。 3.2 人員消毒 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qū)凈道和豬舍要經過洗澡、更衣、紫外線消毒。 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必須進生產區(qū)時,要洗澡,更換場區(qū)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場內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線行走。 3.3 豬舍消毒 每批豬只調出后,要徹底清掃干凈,用高壓水槍沖洗,然后進行噴霧消毒或熏蒸消毒。 3.4 用具消毒 定期對保溫箱、補料槽、飼料車、料箱、針管等進行消毒,可用0、1%新潔爾滅或0.2%~0.5%過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閉的室內進行熏蒸。 3.5 帶豬消毒 定期進行帶豬消毒,有利于減少環(huán)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捎糜趲жi消毒的消毒藥有:0.1%新潔爾滅,0.3%過氧乙酸,0.1%次氯酸鈉。
4、外來車輛嚴禁入內。若生產或業(yè)務必需,車身經過全面消毒后方可入內。本場生產區(qū)使用的車輛、用具,一律不得外出,更不得私用。
5、常年定期滅鼠,及時消滅蚊蠅,并做無害化處理,以防疾病傳播。
6、運送飼料的包裝袋,必須經過回收消毒后方可再利用,以防止污染飼料。
堅持“自繁自養(yǎng)”的原則。若確系需要引種,必須經過隔離45天之后確認無病、并注射疫苗后方可調入生產區(qū)。
做好豬只的免疫接種工作。不使用過期失效、不真空的疫苗。同時做好相應的記錄:如批號、產地、注苗時間、注射頭數
十七 獸醫(yī)及飼養(yǎng)人員必須認真地觀察豬只的采食情況,發(fā)現病豬及時治療。對死亡的病豬要及時地解剖并做好相應的記錄,以便分析。
十八 獸醫(yī)人員及技術人員使用的器械如:耳號鉗、注射器、針頭等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后方可使用。
十九 當某種疾病在本地區(qū)或本場流行時,要及時采取相應的防制措施,必要時上報主管部門,采取隔離封鎖措施。
二 人員管理制度
1、凡進入豬場的人員,無論是進入生產區(qū)或生活區(qū),一律先經過豬場大門口進行腳踏消毒池(墊)、消毒液洗手、紫外線照射5分鐘后方可入內。
2、所有進入生產區(qū)的人員,必須堅持“三踩一更”的消毒制度。即:場區(qū)門前踏3%的火堿池、更衣室更衣、消毒液冼手、生產區(qū)門前消毒池及各豬舍門前消毒(盆)消毒后方可入內。條件具備時要先沐浴再更衣再消毒才能入內。
3、外來人員禁止入內,并謝絕參觀。若生產或業(yè)務必需,經消毒后在接待室等候,但可以借助錄像了解情況。若系生產需要(如專家指導)也必須參照生產人員入場時的消毒程序消毒后入場。
4、飼養(yǎng)人員除工作需要外,一律不準區(qū)竄棚,工具不得互相借用。
5、任何人不準帶飯,更不能將生肉及含肉制品的食物帶入場內。場內職工和食堂均不得從市場購肉,吃肉問題由場內宰殺健康豬只供給。
6、本場送豬的人員和車輛,必須經過全面消毒后方可回場。
7、嚴禁場內養(yǎng)貓養(yǎng)狗,職工不得將寵物帶入場內。
8、飼養(yǎng)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傳染病患者不得從事養(yǎng)豬工作。
9、場內獸醫(yī)人員不準對外診療豬及其他動物的疾病,豬場配種人員不準對外開展豬的配種工作。
10、每天打掃豬舍衛(wèi)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凈,地面清潔。經常檢查飲水設備,觀察豬群健康狀態(tài)。
11豬場工作人員應按時完成每日的資料記錄
11.1 認真做好日常生產記錄,記錄內容包括引種、配種、產仔、哺乳、斷奶、轉群、飼料消耗等。
11.2 種豬要有來源、特征、主要生產性能記錄。
11.3 做好飼料來源、配方及各種添加劑使用情況的記錄。
11.4 獸醫(yī)人員應做好免疫、用藥、發(fā)病和治療情況記錄。
11.5 每批出場的豬應有出場豬號、銷售地記錄,以備查詢。
11.6 資料應盡可能長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
8.3.2 選擇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蟲藥進行寄生蟲控制,控制程序符合NY 5031的要求。
1、 全場大消毒每周進行一次,遇到疫情時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2、空圈消毒:對空圈盡可能進行全進全出式消毒,若不能進行全進全出消毒,那怕是進行小范圍的全進全出也可??杖σ话阆扔们逅疀_刷后再用2%的火堿消毒,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空圈5-7天后再進豬。
3、產房消毒:對產房采取全進全出式消毒。先將產床浸泡-沖冼干凈,然后再用高錳酸鉀和甲醛進行熏蒸消毒。仔豬培育室消毒與產房同。
4、母豬的消毒:用0.2-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