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
母豬妊娠后20天左右(10-30天)是第1個關鍵時期,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宮形成胎盤的時期,此期胚胎與胎盤結合不牢,比較脆弱,易流產死亡。此期在營養(yǎng)上,應注意飼料的全價性,注意飼料的營養(yǎng)質量;在數(shù)量上不要求多,只要求夠食用即可;千萬不要飼喂發(fā)霉變質、有毒、冰凍的飼料,否則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流產。第2個關鍵時期是母豬妊娠的最后1個月,此期胎兒生長發(fā)育迅速,體重的60%以上都是在這個時期生長的,所以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特別多,要求飼料既有質量又要有數(shù)量,特別要注意滿足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yǎng)的需要,此期和前期一樣千萬不要飼喂發(fā)霉變質、有毒、冰凍的飼料,否則也易引起流產。只有加強母豬妊娠的飼養(yǎng)管理,才能獲得初生體重大、數(shù)量多、體質健壯的仔豬,使仔豬的成活率提高。
二、加強初生仔豬保溫、防壓措施
仔豬出生后第1周要力爭初生仔豬全活全壯。初生仔豬抵抗力差極易死亡,85%以上仔豬死亡發(fā)生在前30天,1周內死亡的占60%,特別是頭3天死亡最多,所以,搞好仔豬第1周的護理十分重要。寒冷是仔豬成活的大敵,特別是第1周,如保溫措施不力,仔豬就會被凍死和壓死。應將仔豬放入保育箱(如大木箱)中,用電熱板、火爐、紅外線燈或40-60瓦的燈泡取暖。仔豬生長的適宜溫度在1-7日齡為32-28℃,8-30日齡為28-25℃,31-60日齡為25-23℃。如果達不到上述溫度,仔豬體溫就會下降,輕者凍僵,重者凍死。為此還要做到"六注意",一要注意仔豬生出時要迅速擦干身上的黏液,及時放入保育箱(木箱);二要注意產房內(圈內)溫度在10℃以上;三要注意圈內保持干燥衛(wèi)生,避免潮濕;四要注意墊草不可過長、過厚,以防止仔豬由于怕冷鉆入草中,被母豬壓死;五要注意最好在母豬圈內設立護仔間,讓母子分開睡覺,讓仔豬自由出來吃奶,并逐漸養(yǎng)成習慣;六要注意仔豬出生后應及時剪掉犬牙和尾巴,避免咬傷母豬乳頭及咬尾病的發(fā)生。
三、讓初生仔豬及時吃上初乳
初乳中含有抗體、鎂鹽,具有較高的酸度、濃稠度等,應盡早吃上為好,一般在2小時內完成,這是仔豬成活的一個關鍵。仔豬出生后幾天就有固定吃豬乳頭的習慣,一旦固定,直到斷乳;根據(jù)這一特性,可以用人工固定法:將小的、體質弱的仔豬固定在前面的乳頭上;大的、體質強的固定在后面的乳頭上;中等的固定在中間的乳頭上。
母豬死亡、無奶、產仔過多或過少,仔豬都要進行寄養(yǎng)和并窩。要求寄養(yǎng)豬一定吃上初乳。寄養(yǎng)時一定要擾亂被寄養(yǎng)母豬的嗅覺,可以通過將兩窩仔豬先混養(yǎng)再并窩等措施,保證寄養(yǎng)成功。
四、及時補料促進仔豬生長發(fā)育
仔豬出生后,生長發(fā)育迅速,體重直線上升,而母豬20-30天泌乳達到高峰后,產奶量下降,所以仔豬只靠母乳已經(jīng)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營養(yǎng)需要,只有及早補料才能補上母乳的不足。一般在5-7日齡開始訓練仔豬開食,可用仔豬料放到仔豬補料欄內,讓仔豬自由采食,這樣到20天左右仔豬就能學會自己采食飼料。仔豬學會吃料后,就可給予補料讓仔豬獲得營養(yǎng)。一般1公斤飼料中消化能不低于13.39兆焦耳(3250卡/千克)、粗蛋白19%-22%,糠麩類不得超過10%、動物性飼料 5%-8%,外加2%的貝殼粉、0.3%的食鹽。近年來對仔豬料研究證明,在飼料中加入各種消化酶、調味劑、乳清粉、油脂、有機酸等,使仔豬料更完善,補料效果更好。補料應注意同時補水,水質要新鮮;注意補料衛(wèi)生,防止仔豬生病。特別注意還要狠抓旺食: 40-60日齡為仔豬大量采食的季節(jié),要加大喂量,飼喂次數(shù)每天4-6次,夜間加喂1次效果更好。要求飼料營養(yǎng)豐富,適口性好,可加餅類飼料20%-25%,如加入3%-5%的魚粉、肉松粉,效果更好。
五、注意仔豬鐵、銅、硒的補充
鐵的補充:鐵的補充是一個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如出生后7天不補鐵仔豬就會貧血,出現(xiàn)突然死亡、精神不振、生長緩慢、誘食困難,及發(fā)生白痢、肺炎等現(xiàn)象。如購買補鐵藥物可到當?shù)孬F醫(yī)站購買,如補鐵王、牲血素等。而用深層的紅粘土讓仔豬自由采食,也可達到補鐵的目的。用黑礬(皂礬、硫酸亞鐵)配成 1%的溶液,涂于母豬的乳頭上,仔豬吃乳也可獲得鐵元素。
銅的補充:
缺乏銅會導致貧血,同時銅有促生長作用,據(jù)試驗每公斤飼料中加入125-250毫克銅可使仔豬生長提高18%-22%,飼料利用率可提高8%-10%。
硒的補充:缺硒會引起多種組織的病理變化如白肌病。過多則引起急性或慢性硒中毒。因此在仔豬生后3天肌肉注射0.1%亞硒酸鈉0.5毫升,30天再注射1次?;蚰肛i在分娩前20-25天肌肉注射0.1%亞硒酸鈉1次,劑量為0.1毫升/公斤體重。
六、防止仔豬下痢
下痢是仔豬最常見的疾病,對仔豬危害較大,主要有黃痢、白痢、紅痢等,應進行綜合防治。除按常規(guī)的衛(wèi)生管理外,還可以使用疫苗預防,如對仔豬紅痢菌苗的注射,母豬產前30天注射5毫升,過14天再注射10毫升;如對仔豬大腸桿菌腹瀉K88-LTB基因工程活菌苗(簡稱MM活菌苗)的注射,有K88、 K99、987P、F41的單價或多價滅活苗,可通過對母豬注射菌苗進行免疫,使仔豬獲得保護。母豬分娩前4-6周進行免疫。另外,還可口服病原菌進行防治:
用本場分離的病原菌給產前15天的母豬口服,使仔豬獲得保護。也可以使用中西藥物預防,如飼料中加入桿菌肽鋅、大蒜素等。而對已發(fā)生的病例應及早治療,如使用抗菌素后海穴進行注射效果就較好(如硫酸慶大霉素80 000IU和鹽酸黃連素2毫升混合后海穴一次注射)。
七、搞好仔豬免疫注射
對常見主要傳染病要按程序免疫接種。在不同地區(qū)和豬群,可能涉及豬瘟、豬肺疫、豬丹毒、仔豬副傷寒、細小病毒、乙型腦炎、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偽狂犬、大腸桿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喘氣病等病,哪些要接種,哪些不必接種,視具體情況而定。對豬瘟的免疫:在仔豬生后未吃初乳前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進行肌肉注射,2小時后再哺喂初乳;或在20日齡與55日齡時各免疫1次,或20日齡、70日齡時免疫1次。對豬丹毒、豬肺疫的免疫:可在仔豬斷奶后30-35日齡、45-60日齡再用豬丹毒和豬肺疫菌苗各免疫接種1次,70-90日齡用豬丹毒和豬肺疫菌苗各免疫接種1次。對仔豬副傷寒的免疫:可在仔豬斷奶后30-35日齡口服或注射1頭份仔豬副傷寒菌苗。對豬氣喘病的免疫:可在仔豬7-15日齡免疫接種1次或1月齡免疫1次。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