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縱觀古今中外,吃飯可同意分為兩種:聚而食之和分而食之。我國自古的傳統(tǒng)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講究全家團圓,和和美美,擺上一大桌子的菜,老人給兒女夾菜以示孝敬,兒女給老人敬菜以示尊敬;而對外交際更是酒桌文化,大家聚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筷子更是你來我往,一片飛舞。而在西方,就少了些熱鬧,每個人都是分好了分量,自己吃自己的。[/size]
[size=3]不管是聚而食之還是分而食之,這是個文化問題,而且各有利弊,聚而食之多了熱鬧但少了些衛(wèi)生,個人的口水在菜里叫來叫去,不知誰吃了誰的口水,更何況,因為每個人的適量不一而足,所以總是做多了算,每次酒足飯飽后,總有些飯菜剩余,形成浪費,再有就是容易引起內(nèi)部紛爭,尤其是某個菜式資源稀缺的時候,只夠一個人的分量了,但如果還有三個人想吃,就可能有些不開心在里面了。但說分兒食之,衛(wèi)生了,但也覺得讓人生疏了些,而且也不利于資源共享,因為每個人的菜式是一樣的,但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因無法自由交換,也同樣會產(chǎn)生浪費。[/size]
[size=3]這就如企業(yè)內(nèi)部的管理,企業(yè)的資源就是擺在桌子上的菜,而各個部門或是集團就是飯桌前吃飯的人,對他們的管理同樣有分兒食之和聚而食之之分。聚而食之,就是大家一起望著桌上的菜,但有點不同的是,企業(yè)的菜是有限的,你吃了他就沒了,自然這個隱患就來了,此時真正飯桌上的依靠禮儀來維持的忍讓就開始讓道了,部門或集團的禮儀取代了禮儀,成為主要的追求目標,于是,也就有了內(nèi)部的矛盾和爭端。大家為了那點菜開始了群槍舌戰(zhàn),好不熱鬧。最終的結(jié)果往往是力氣大的吃了個飽,力氣小的就只能餓著肚子了。吃飽了的打了個咳揚長而去,留下沒吃飽的怨恨的眼神,不知不覺內(nèi)部的不和諧就產(chǎn)生了,形成了內(nèi)耗。比如說在宏碁在二次再造時,明基和宏碁原來是不分家的,他們共同享用宏碁的銷售渠道。在這里,客戶就是他們的菜(這樣說也許對客戶不敬,在此深表歉意,但這只是個比喻,希望不要見怪),為此,宏碁和明基自然都是使用渾身解數(shù),以求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但是你明基是在宏碁的地盤上,明顯的就是個小個子,自然銷量就比不上宏碁。因為宏碁的業(yè)務(wù)員拿的是宏碁的工資,不幫自己加賣東西還幫誰賣啊。同樣的事情在運動產(chǎn)品的銷售商中發(fā)生。比如很多專賣店即賣阿迪達斯還賣耐克,甚至賣李寧的。于是乎,就纏身了搶菜的行為。[/size]
[size=3]面對這樣的行事,大家?guī)缀醵际褂昧送瑯拥姆绞?,分兒食之。施振榮將明基和宏碁分了家,每個人碗里都放了點菜,然后要他們各自努力,而阿迪達斯則是要自己新建銷售網(wǎng)絡(luò),自己掌握主動權(quán)。其實,很早之前格力就知道了吃飯還是要有自己的菜,當年格力下了狠心和國美等零售巨頭分了家,自己建了渠道,現(xiàn)在發(fā)展挺不錯。[/size]
[size=3]只是,不管分食還是聚食,都有優(yōu)劣,但是相對來說,在企業(yè)中,面對資源的稀缺,大都選擇了自己吃自己的,雖然缺少了一些資源共享,但卻少了很多的紛爭,可以將精力放在吃自己的菜上面,而且,你吃飽了,力量大了,就可以去從別人的桌上搶些飯菜過來,讓自己長得肥肥胖胖的。[/size]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xué)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