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些剛認識的朋友吃飯,其中一位講話比較風趣,講了不少小段子,其中有個小段子據(jù)他本人所說是真實事件,我覺得挺有意思,就摘錄在這里,保持大意不錯,個別語句作了調整。
幾年以前我們小區(qū)有個賣水果的外地人(以下簡稱老K),29歲,買過幾次水果,也算是熟臉。賣了幾個月水果,后來搬走了就很長時間沒見過。前段時間突然碰到,儼然是個大老板,承包了上億的工程項目。于是一起吃了個飯,期間扯到了賣水果的話題,老K說他一共賣了8個月的水果,問我知道他一共賺了多少錢嗎?我猜了沒猜對,他伸出一個手,翻了翻,說有十萬。我不信,賣水果還是零售,怎么賺得到這么多?他說他有兩個秘訣。
第一個秘訣:我們小區(qū)是教師新村,老師們對水果的消費能力比較強,因此在平時做生意時一般會多給個一兩半兩,同時提供電話訂購送貨上門服務,于是生意不斷檔,基本保底還會有所盈余。這是一條經商之道,只要做生意的都明白。
第二個秘訣:附近有KTV歌廳,里面有不少小姐,老K攀了不少老鄉(xiāng),說有錢大家賺,只要她們帶客人來買100塊以上的水果,小姐就能得到50塊回扣。這樣帶動了小姐們的積極性,經常帶客人來買水果,一次就要幾百塊。比如200塊的水果銷售收入,給小姐50塊,成本50塊,他自己能掙100塊,老K坦言這就是他賣水果最大的利潤來源。
聽完朋友就明白了,怪不得老K能這么年輕就做工程當上老板,賣水果都這么有水平,做什么能不發(fā)達?
我聽了也是感嘆不已,真是了不起的財商!他的目標客戶根本就是不要自己花錢但又消費能力超強的小姐,這樣的優(yōu)質客戶不賺錢還真難。再想想,社會上這樣的優(yōu)質客戶都有哪些?想到了你也能發(fā)財,不過有些領域現(xiàn)在有點晚了。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