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ongjs2101 于 2010-11-13 18:08 編輯
我這里有測氟含量相關(guān)資料,供大家參考。其實測磷酸氫鈣氟含量有多種方法,這是其中之一。
磷酸氫鈣中氟含量的測定 (1)試劑與溶液
鹽酸(GB 622—65):分析純,0.1N;
氫氧化鈉(GB 629—65):分析純,0.1N;
高氯酸(GB 623—65):分析純或硫酸(GB 625—65):分析純;
硝酸釷(HGB 3277—60):分析純;
氟化鈉(HGB 3163—60):分析純;
茜素紅(HGB 3381—60):0.1%水溶液指示劑;
硝酸釷溶液0.1%:稱取1g硝酸釷Th(NO3)4·4H2O溶于適量水,稀釋至1000mL。
氟化鈉標(biāo)準(zhǔn)溶液(每毫升含氟0.1mg):稱取在150℃干燥至恒重的氟化鈉2.2105g(稱準(zhǔn)至0.0002g),溶于水中,準(zhǔn)確稀釋至1000mL,存于聚乙烯瓶中備用(此溶液每毫升含氟1.00mg) 用時將此溶液稀釋10倍,使成每毫升含氟0.10mg的標(biāo)準(zhǔn)溶液。
(2)蒸餾裝置:如圖1
a.電爐
b.蒸氣發(fā)生器:2000mL平底燒瓶,出氣口用一橡皮管和克氏分餾燒瓶的兩孔塞與玻璃管相接。
c.安全管:內(nèi)徑4mm、長1000mm的玻璃管。
d.放氣管:帶有玻璃活塞。
e.螺旋夾子。
f.橡皮管。
g.兩孔橡皮塞:一孔插入一支200℃溫度計,一孔插入一內(nèi)徑為4mm
的玻璃管,兩者均需浸入溶液中。玻璃管的另一端伸出橡皮塞30mm,溫度計的125 ℃以上的刻度需在橡皮塞面以上(如圖1角上放大的圖樣)。
h.250mL的克氏分餾燒瓶,支管和冷凝管相連。
i.直形冷凝管:管長400mm,下端接一羊角管。
j.250mL容量瓶。
k.電爐:為便于控制蒸餾液溫度,可附接一調(diào)壓變壓器,使電爐保持一定溫度。
(蒸餾裝置圖詳見文末附圖之“圖1 蒸餾裝置”,因論壇不能直接上傳圖片,只好截圖上傳)
圖 1 a、k—電爐;b—蒸氣發(fā)生器;c—安全管;d—放氣管;e—螺旋夾子;f—橡皮管; g—兩孔橡皮塞;h—克氏分餾燒瓶;i—直形冷凝管;j—容量瓶 (3)測定手續(xù)
稱取1g試樣(稱準(zhǔn)至0.0002g)置于克氏分餾燒瓶中,放入碎玻璃十余片,塞上兩孔塞,按圖1將克氏分餾燒瓶和冷凝管相接(此時和蒸氣發(fā)生器不用連接)。在蒸氣發(fā)生器中加水1000mL,塞好瓶塞,加熱至將近發(fā)生蒸氣時從兩孔塞的玻璃管中用移液管或滴管向克氏分餾燒瓶中加入40%高氯酸15mL(或加水及硫酸各20mL及少許硫酸銀),接上通蒸氣的橡皮管(此時螺旋夾尚未打開),搖動克氏分餾燒瓶并加熱之,待瓶內(nèi)液體溫度達(dá)135~140℃( 用硫酸時溫度為140~150℃),打開螺旋夾,調(diào)節(jié)蒸氣的通量,使瓶內(nèi)液體保持一定體積,蒸餾餾出液用250mL容量瓶承接。整個蒸餾過程中都要嚴(yán)格控制上述蒸餾溫度。至餾出液約為200mL時停止蒸餾,撥除通蒸氣的橡皮管,用水沖洗冷凝管,并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取100mL比色管兩支,甲管加入50mL蒸餾水,乙管用移液管吸入50mL餾出液(含氟量在0.7mg以下),各加0.1%茜素紅3滴,用0.1N氫氧化鈉滴加至溶液剛變紅,加0.1N鹽酸1mL。用0.1%硝酸釷溶液滴定乙管中之溶液至顯微紅色,用水稀釋至100mL(滴定時用玻璃攪勻管中之溶液),記錄所耗硝酸釷之體積。在甲管中加入與乙管所耗相同體積的硝酸釷溶液,用水稀釋至近90mL,而后用標(biāo)準(zhǔn)氟化鈉溶液滴定至紅色逐漸消退至和乙管相同之色澤(自上向下目測,管底襯有白紙),此時兩管液面高度需相等,記錄所耗氟化鈉溶液之體積。
氟含量(%)按下式計算:
(公式詳見文末附圖之“氟含量(%)換算公式”,因直接上傳公式會導(dǎo)致格式散亂不便觀看,只好截圖上傳)
式中:V─ | 氟化鈉溶液的用量,mL | G─ | 稱取試樣的重量,g | (4)本方法平行測定的允許差數(shù)在0.01%以內(nè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