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產地與分布
武夷黑豬又稱為閩北黑豬、贛東黑豬。產于武夷山脈西側山麓各縣,繁殖中心在江西省南城縣的里塔、株良,宜黃縣的南源,廣昌縣的塘坊,石城縣的小松,資溪縣的烏石以及福建省浦城縣的石陂,邵武縣的和平,建寧縣的客坊,松溪縣的茶坪和古田縣的平湖等地。武夷黑豬分布于武夷山脈四周各縣。
2、生長環(huán)境
產區(qū)地形復雜,披山帶水,海拔一般為150~700米。屬中亞熱帶氣候區(qū),氣候涼濕,四季分明,且多云霧。農作物一般一年一至二熟,以水稻為主,其次為甘薯、大豆、小麥、綠肥等。糧食自給有余,青飼料終年不缺。
3、外貌特征
武夷黑豬頭中等大,面稍長微凹,額有深淺不一的皺紋,耳中等大,前傾下垂。背寬,背腰平直或微凹,臀寬豐滿。四肢較細且結實。毛稀而短。被毛黑色,有的呈色,有的具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特征。
4、品種性能
武夷黑豬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45.70±11.35公斤,體長137.4±4.32厘米,胸圍126.04±3.21厘米,體高74.90±1.66厘米;成年母豬相應為:113.53±4.35公斤,124.25±1.90厘米,116.57±1.74厘米,64.17±0.73厘米。性成熟較早,頭胎產仔7~8頭,三胎以上9~10頭。肥育期日增重為200~300克,屠宰率為72%,膘厚4.8厘米,眼肌面積22.6平方厘米,瘦肉率為42.6%。
5、綜合評價
武夷黑豬能適應武夷山區(qū)潮濕、多霧氣候,具有早熟、脂肪沉積多、皮薄、肉嫩等特點。但產仔數(shù)偏低,生長較緩慢。
武夷黑豬.jpg (171.4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3-12 09:52 上傳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