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0|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豬增生性腸炎的預防和治療(轉自牧業(yè)王子)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3-24 08:3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豬增生性腸炎的預防和治療2010-6-22豬增生性腸炎又稱為“豬回腸炎”、“豬壞死性腸炎”、“豬腺瘤病”等,是近年來世界各養(yǎng)豬地區(qū)日漸受到重視的常見豬病之一,是豬的一種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血痢、脫水及生長緩慢。 豬增生性腸炎是一種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現(xiàn)出不同臨床癥狀的疾病,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伊阿華艾姆斯首次描述了該病的病變。但是直到1973年,在異常增生的細胞內才發(fā)現(xiàn)了其病原菌,該菌為一種彎曲或直的桿菌,末端漸細活鈍圓,長1.25~1.75μm,寬0.25~0.43μm。1993年,由于成功地進行了體外培養(yǎng),并用村培養(yǎng)物感染豬復制出本病,而最終確定了該細菌為豬增生性腸炎的病原菌,正式命名為老松(Lawsonia)胞內菌,屬于解硫弧菌屬。彎桿菌等其他細菌可成為二次感染病原菌原體。
本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尤其是集約化的大型豬場,急性豬增生性腸炎的發(fā)生呈上升趨勢,另外在一些其他的動物中也有類似的病例出現(xiàn),包括鳥類、鼠類、草食獸和肉食動物。但還沒有證據(jù)表明,其他動物的病變與豬的這種病變發(fā)生直接相關。

圖 增生性腸炎糞便
一、特征性癥狀
本病常見于無特定病原豬場和疾病較少的豬場,在流行疫區(qū),仔豬抗體效價在3周齡時仍較高,但以后則下降,至6周齡以后即無抵抗能力,故一般不會發(fā)生在哺乳仔豬和早期離乳仔豬。本病的潛伏期為2~3周。
此病分為急性型、慢性型和不顯性型。
急性型:多發(fā)生于4~12月齡間的豬,主要表現(xiàn)為排焦黑色糞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但也有糞便無異常情況下突然死亡。育成舍的殘廢率可達40%。
慢性型:常見于6~20周齡的育肥豬,約40%~50%鍺會有臨床癥狀,死亡率不高,一般低于5%。臨床上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下痢呈糊狀、棕色或水樣,有時混有血液,體重下降,生長緩慢(最常見),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降低,脫水,被毛粗亂等。此型病豬出現(xiàn)癥狀后,經(jīng)治療,6~8周能康復,有些則變成“僵豬”或并發(fā)其他疾病而被淘汰或死亡。
不顯性型:無明顯臨床癥狀,但體內存在病原體,既或是有下痢,也表現(xiàn)極輕微,常不引起人注意,但日增重和飼料報酬下降,生長緩慢。
二、特征性病變
患有慢性豬增生性腸炎的青年豬,最常見的病變部位位于小腸末端50cm處以及鄰近結腸上1/3處,并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變化,但是都可以看到病變部位腸壁增厚,腸管變粗,在病變部位較小時,應仔細檢查臨近回盲瓣的回腸末端區(qū)域,因為這一區(qū)域是常見的感染區(qū)域。病變部位回腸內層增厚,一種表現(xiàn)為壞死性腸炎,小腸(有時大腸)絨毛上皮細胞增生與潰瘍壞死,并有壞死碎片粘附在腸炎,有時伴有出血性病變,可見絨毛上皮增生,此病變多見于后期育肥豬或年輕的公豬、母豬。
三、防制措施
預防 實行全進全出制與早期隔離斷奶等。同時,根據(jù)本病的高度傳染性,豬舍首先要用水沖洗,然后藥物消毒(作用1小時以上),再用水沖洗一次,空舍7天后,方可進豬。對流行疫區(qū)可采用間斷性的給藥,即對一定暑期的生長豬間隔15~20天.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1-3-24 08:42:57 | 只看該作者
路過看看~~路過看看~~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3 04:5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