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加工一方面是為了方便雞的采食另一方面是為了節(jié)省飼料成本。加工后的飼料添加劑中多了一些粉碎磨碎后的顆粒較大的谷粒、皮殼堅實的籽實類、餅粕類和干草、干葉等。它們直接用于喂雞,不利于雞的消化吸收的飼料原料。但是粉碎磨碎的顆粒飼料也不能過于細致。
豆類、薯類、谷實類(用于喂鴨)和動物性飼料(如蟛蜞、生魚屑等)經煮熟后,可增加適口性,易于消化,并能殺死有害病菌。但飼料蒸煮時間過長,蛋白質凝固不易消化,維生素受破壞,反而降低了營養(yǎng)價值。所以,是否蒸煮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棉籽餅可在蓋上密閉鍋蓋的鍋內,蒸煮至棉籽餅變?yōu)樽丶t色,擠去水分,而達到去毒的目的。
菜籽餅可通過焙炒,飼料發(fā)出香味,以促進雞的食欲,同時飼料內潛藏的細菌、霉菌遭到殺滅。經焙炒的菜籽餅,黑芥素和白芥素被破壞,從而提高了菜籽餅的飼用價值。
谷實類飼料或顆粒配合料,在160-187℃的高溫空氣中,加熱1-2分鐘,讓谷物內部水分加熱到蒸發(fā)點,使谷物飼料膨脹,體積比原來增大30%-40%,然后壓碎喂雞。有試驗報道,膨化飼料飼喂雛雞可提高飼料利用率。
谷實飼料浸泡一夜后,在溫度20-27℃,光線較暗的地方發(fā)芽,可使淀粉糖化,蛋白質和可溶性B族維生素含量增加,適口性改善。據稱,冬季加喂發(fā)芽的大麥,可提高雞產蛋率10%-12%。有試驗報道,缺乏賴氨酸的普通高粱,在30℃環(huán)境下發(fā)芽3-4天,高梁的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分別比發(fā)芽前提高2.2、1.8和5.7倍。
大部分人認為飼料經過加工發(fā)酵后,可以提高營養(yǎng)價值。但是也有一些經過發(fā)酵以后的精料中有機物質損失了11%-25%。青菜塊根、塊莖和瓜類的飼料,喂前需要切碎,這樣便于雞的采食和消化。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