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瓜 于 2011-3-31 18:17 編輯
瘦肉精是不會消失的
來源:南方農村報 雙匯瘦肉精事件就像一枚小小的社會標本,足以展示這個世界的若干“本質”。 前兩天,同事小李在某地買了兩斤豬肝,拎回報社,準備拿去檢測是否含有瘦肉精。因為我們都知道,倘若豬食用過瘦肉精,即使豬肉里面檢不出來,內臟里也必定殘留。不料,她興沖沖的勁頭被領導一句話打擊掉了——自行送檢并無法律效力。 我本著大無畏的精神替她收拾殘局,將那幾塊豬肝全拿回家享用了——居然沒事,這很讓大伙失望。 作為一名并非出身于五毒教的小記者,我尚未練就金剛不壞之體,故絕不敢藐視瘦肉精的威力。我只是覺得,古龍說得沒錯,最危險的時刻,就是最安全的時刻。在雙匯被查出收購瘦肉精豬,全國人民齊聲喊打之時,但凡懂事一點的養(yǎng)戶、精明一點的肉聯廠、自尊一點的政府部門,應當都會認真一點點吧?事實證明,我沒有猜錯(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運氣問題)。 這幾天,我一直在高度關注各方的態(tài)度,頗長了些見識。 雙匯的管理者說,問題出在上游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雙匯只是把關不嚴,而他們日損失超過1億元。 政府部門的人說,瘦肉精只是個別地區(qū)個別人在用,屬個案。 有專家說,瘦肉精十年來源成謎。 …… 對這些義正詞嚴的表態(tài),我心里只有一個詞:靠。老實說,我個人認為,如果上述那些說法被人們接受或者忍受下去,瘦肉精必然還會重現江湖。它會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慣偷,每逢數年一次的嚴打,就逃回鄉(xiāng)下休息兩天,避過風口浪尖又回來繼續(xù)干活。 雙匯的表態(tài)很明顯,不談自己的18道檢測如何形同虛設,卻談自己損失如何巨大,意圖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它表演得太離譜,所以立即就有行業(yè)人士出面揭露稱,雙匯定下合同只收高瘦肉率豬,逼得養(yǎng)殖戶“想方設法”提高瘦肉率。 央視的調查則證明,瘦肉精在許多地方是行業(yè)陋習,河南數個地方的養(yǎng)殖戶,無論規(guī)模大小,都在使用,絕非有關部門振振有詞的個別人個別散戶。 而專家認為“來源成謎”的說法更是荒謬。早在2009年,就已經有報道指出,瘦肉精來源于包括高校在內的科研機構,它由高校教授自海外引進,由國內科研單位研發(fā)。對瘦肉精的“師門淵源”,專家們心底里也許一清二楚。 可以發(fā)現,迄今為止,許多人都在避重就輕甚至公然扯淡。他們明知道別人未必相信那一套說辭,卻還是嚴格按照程序說那些人們早已耳熟能詳的語言。為何?因為他們要么有利益瓜葛,要么不愿意較真,不愿意一環(huán)一環(huán)地徹底解決問題。一旦較真,就要得罪很多人,就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和利益去做真的事情,甚至會把自己的尷尬暴露于天下。他們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渴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們在等待媒體的聚光燈漸漸失去電力,然后該干嘛還是干嘛去了。 其實,和這世上的許多事一樣,使用瘦肉精絕非絕癥。只要在生產、養(yǎng)殖、收購、抽檢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較真,瘦肉精豬就不會流入市場。但國人尤其是那些監(jiān)管部門都習慣了“難得糊涂”,習慣了“趨利避害”,“較真”一詞哪里還有市場? 此時此刻,從養(yǎng)殖戶到各級政府都高度緊張。但媒體的窮追猛打不可能持續(xù)經年累月,總有一天,那些凌厲的文字會轉移方向,那些緊繃的神經則會松弛下來。世界照舊。 于是,我們必須在下一次瘦肉精事件集中爆發(fā)之時,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到無毒豬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