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散養(yǎng)的土雞一般疾病少、耐粗飼,遠離環(huán)境污染,利于防病。但因為飼養(yǎng)周期較長,加之長期放養(yǎng)于野外,接觸病原體的機會增加,有時還會遇上作物噴施農藥而引起中毒。所以,散養(yǎng)雞的防疫不容忽視。除加強日常管理,如嚴格消毒、隔離飼養(yǎng)預防疾病外,做好免疫是很重要的。
雞新城疫接種
雞7--14日齡、25--28日齡時,用克隆30疫苗滴鼻點眼,同時按每500只雞加青霉素、鏈霉素各100萬單位,也可用海達、海天、普殺平、蘭星等混合使用。雞55--60日齡時用雞新城疫I系與克隆I系疫苗按1:1.5混合肌注。雞125日齡時用新支減三聯(lián)苗、流感二聯(lián)油苗肌注,每只0.5毫升。雞306日齡時重復用克隆I系肌肉注射。在土雞440日齡(出欄前)用弱毒苗(Ⅱ系或Ⅳ系疫苗)飲水。
傳染性法氏囊炎防疫
種雞產蛋前沒有接種過法氏囊疫苗或接種油苗半年后沒有再次接種的,其后代在5日齡時應用弱毒苗滴口;如果種雞在接種弱毒苗的同時皮下注射油苗0.2毫升/只,那么在土雞15日齡、32日齡時就不用再防疫。如果種雞接種后半年又進行了接種,其后代在14日齡時可用弱毒苗滴口。如果種雞在接種弱毒苗的同時每只用油苗0.2毫升皮下注射,土雞在24日齡時就不用再防疫。在法氏囊炎暴發(fā)區(qū),雞1日齡時用高免蛋黃飲水,5日齡、15日齡、32日齡時各免疫一次效果更好。商品雞1日齡、7日齡、14日齡、21日齡時用高免蛋黃飲水,日后可以不用防疫。
馬立克病預防
雛雞出殼后24小時之內注射馬立克病疫苗。種蛋、孵化器、孵化室嚴格消毒;育雛舍場地、用具嚴格消毒。從高發(fā)地區(qū)引進的雛雞要補打第2次馬立克病疫苗。在雛雞1月齡之內飼養(yǎng)人員避免串舍,必須隔離。一旦發(fā)病,應馬上淘汰病雞,對受威脅雞用雞康散拌料,安力2000消毒,以加強預防。
禽流感預防
雞20日齡和120日齡、產蛋半年或快進入流感高發(fā)期時以及上次接種類減蛋油苗半年后每只用類減蛋油苗0.5毫升肌注接種一次。
雞痘預防
雞15--35日齡、90--140日齡時各刺種一次禽痘疫苗,4--5天后刺苗處結痂表明有效,保護率一般在100%。
對土雞的寄生蟲病,惟有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加強營養(yǎng)及飼養(yǎng)工具的消毒才是最有效的預防途徑。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