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鮮肉.jpg (101.4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6-28 08:45 上傳
經常買熱鮮肉福建省多數受訪者不知冷鮮肉為何物,超過九成受訪者仍習慣消費熱鮮肉,而實際上,冷鮮肉比熱鮮肉更安全、更營養(yǎng)。26日,眾多食品安全專家聚在福建會堂答疑解惑,對冷鮮肉進行詳細介紹。據悉,福建將大力推廣冷鮮肉。
冷鮮肉并非冷凍肉
福建省首次委托第三方調查居民肉品安全知識和消費習慣,結果表明,大多數人習慣早上就近購買市面上現(xiàn)宰現(xiàn)賣、未經任何降溫處理的豬肉,即熱鮮肉。市民一聽到“冷鮮肉”,往往以為就是“冷凍肉”。實際上,這三種肉存在較大差別。
據福建一家生產冷鮮肉的大型企業(yè)的負責人介紹,生豬在經過屠宰、燙毛、燎毛等加工工序后,迅速冷卻處理,并在后續(xù)的流通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0℃~4℃冷藏,這種經冷卻、排酸、后熟的肉,才是冷鮮肉。
“生豬在屠宰時如果受到驚嚇容易排放出毒素,所以要生產出合格的冷鮮肉,加工工序特別關鍵?!痹撠撠熑苏f,在屠宰之前,生產企業(yè)要讓檢疫合格的生豬靜養(yǎng)12個小時,播放輕柔的音樂給豬聽,用溫水給豬洗澡,最后再為豬施行“安樂死”,這樣,屠宰后的豬肉在口感上才會更鮮嫩。
冷鮮肉具有哪些優(yōu)勢?
專家介紹,與熱鮮肉、冷凍肉相比,冷鮮肉具有安全系數高、營養(yǎng)價值高、感官舒適性高、保質期長四大優(yōu)勢。
第一,冷鮮肉更安全。冷鮮肉全程安全把控,科學排酸,是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食用肉;熱鮮肉從加工到零售過程中,容易受到運輸、包裝等多方面污染;冷凍肉宰殺后經預冷,在-18℃速凍,有害物質被抑制。
第二,營養(yǎng)價值高。冷鮮肉保留肉質的絕大部分的營養(yǎng)成分,能被人體充分吸收;熱鮮肉未經排酸處理,不利于人體吸收,營養(yǎng)成分少;冷凍肉的冰晶破壞了豬肉組織,導致營養(yǎng)成分大量流失。
第三,在肉質及口感方面,冷鮮肉鮮嫩多汁,易咀嚼,湯清肉鮮;熱鮮肉肉質較硬,肉湯混,香味較淡;冷凍肉肉質干硬,香味淡,不夠鮮美。
第四,保質期長。冷鮮肉在冰箱冷藏室0℃~4℃,可保質3天~7天。熱鮮肉在常溫下只能保存半天甚至更短時間;冷凍肉-18℃以下可保存12個月以上。
如何鑒別真假冷鮮肉?
目前在市面上,有不法商家將冷凍肉冒充冷鮮肉銷售。專家提醒,市民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生鮮知識:假冷鮮肉的表面缺乏色澤;味道有腥味和草酸味;口感較柴,不易爛。
真正的冷鮮肉色澤鮮亮,肉質呈鮮紅色稍暗;味道無腥味和草酸味;肉質滑嫩可口,蛋白質易被人體吸收。專家建議,買回家的冷鮮肉應放在0℃~4℃保存,最好在3天內吃完,過后就應放入冰凍室保存,以免腐敗。
專家:推廣的同時要加強監(jiān)管
據悉,福建省95%的受訪居民仍習慣購買熱鮮肉,僅4%受訪者購買冷鮮肉,這與西方發(fā)達國家消費熱鮮肉、冷鮮肉的比例相反,我省冷鮮肉的消費情況也大大低于國內平均10%的比例。
福建省經貿委、省食安辦副主任吳秉成介紹,按照“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繼續(xù)擴大冷鮮肉生產比重,加快改變熱鮮肉為主的供給結構,是我國肉類工業(yè)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到2015年,我國縣級以上城市熱鮮肉銷售比例要降到50%以下,冷鮮肉占比提高到30%。
福建省肉類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鄭錦山認為,冷鮮肉的生產技術已不是問題,關鍵要保證企業(yè)按規(guī)范進行產銷流程。目前,福建省生產銷售冷鮮肉的企業(yè)并不多,還需要政府鼓勵冷鮮肉生產企業(yè)加大冷鏈建設,扶持和升級改造一批具有冷鮮肉加工生產能力的企業(yè)。
有專家提出,生產冷鮮肉也要有品牌意識,優(yōu)質優(yōu)價。冷鮮肉銷售的布點要均衡,才能方便群眾購買。有關部門要強化冷鮮肉監(jiān)管技術手段的研究,加大對市場的監(jiān)管,打擊假冷鮮肉。(來源:福州新聞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