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豬場管理] 后備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 《農村養(yǎng)殖技術》2012年第06期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2-8-17 17:58: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母豬生產效率的高低是決定豬場經濟效益的基礎。而影響母豬生產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母豬的年產窩數、窩產仔數和仔豬的成活率及窩重。調整優(yōu)化飼養(yǎng)母豬的胎次結構、縮短經產母豬的繁殖周期和養(yǎng)好仔豬,是提高母豬生產效率,實現母豬高產仔、高成活率、高效益的關鍵措施。一般認為一個豬場1~8產次母豬的理想比例應大約分別為17%、16%、15%、14%、13%、11%、10%和低于4%。而由于傳染病、產科病、肢蹄病、母豬產仔數、哺乳成活率等因素造成母豬淘汰率在20%~35%。以上數字表明:豬場要良性發(fā)展就必須保持后備母豬的補充數量,來優(yōu)化母豬胎次結構和補充病、殘?zhí)蕴哪肛i。后備母豬的補充來源有本場選留和從外豬場引入兩種途徑。

(一)引種關注要點首先重視其健康程度,要比本場種豬健康,最起碼要與本場種豬健康程度相當。否則,導致本場病原更加復雜,留下可怕的隱患;其次要重視其繁殖性能,如產仔數、泌乳力、母性等;再次重視體形,注意一定不要以“商品豬的觀點去看待種豬”,好體型不一定是好母豬。

(二)引種的體重范圍母豬引種體重在40~70千克;體重小于40千克,體形可能未固定,體形的缺陷可能會在......             《農村養(yǎng)殖技術》2012年第06期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7 21:3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