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病毒是嚴格的胞內(nèi)寄生物,依賴宿主細胞的許多功能而復制增殖,使合成藥(化學藥物)難以發(fā)揮作用,故而臨床上使用的抗病毒的化學合成藥物少且效果不佳;由于病毒的血清型多、抗原易發(fā)生變異,故而使疫苗效果越來越差,而且疫苗防治能加速抗原的變異。中藥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不是單純著眼于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而是重視“病毒一機體一中藥”三者的關(guān)系;不僅直接殺滅病毒,阻止病毒的吸附、穿入、復制、轉(zhuǎn)染,更重要的是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激發(fā)調(diào)動機體的一切免疫防御系統(tǒng)發(fā)揮抗病毒作用。多途徑、多環(huán)節(jié),并能改善病毒所致機體的不良反應和癥狀,這正是中藥抗病毒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
![]()
中藥抗病毒 一、直接抗病毒作用 主要是指對病毒的直接殺滅,以及阻斷病毒對正常細胞的吸附、穿入、復制等環(huán)節(jié)而達到抗病毒的目的。 直接殺滅是指藥物對病毒侵入細胞前的的殺滅作用。王志玉(1996)報道,大黃醇提液中的蒽醌類對病毒有直接殺滅作用;李鐵民(1994)報道,甘草甜素對帶狀皰疹病毒具有直接殺滅作用;張其威(2005)報道.板藍根對皰疹病毒有殺滅作用而非抑制作用。 阻止病毒對細胞的吸附和穿入張為民等人報道,黃芪巾A6組分對流感病毒包膜功能及病毒對敏感細胞的吸附和穿入有較明顯的阻止作用。許小琴等人(2004)報道,中藥抗病毒活性成分中的黃酮類,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堿及苷類等,都是阻止病毒顆粒對宿主細胞的吸附過程,而發(fā)揮抗病毒作用的。
![]()
殺滅病毒 抑制病毒的復制日本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對艾滋病病毒有較強的抑制增殖作用,如1毫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細胞,加入0.25毫升甘草甜素,或者等劑量靜脈注射,就可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細胞全部死亡,且無任何毒副作用。楊海燕等人(2004)報道,中藥中的多酚類物質(zhì),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質(zhì)和RNA的合成,同時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 阻止病毒由感染細胞向未感染細胞浸染李鐵民等人報道,帶狀皰疹病毒體外感染細胞l6h后加入甘草甜素,可抑制病毒從感染細胞向未感染細胞擴散;許小琴等人報道,硫酸葡聚糖和硫酸戊聚糖能夠抑制合胞體的形成和抑制HIV-1P24原向培養(yǎng)液的釋放,從而阻止病毒由感染細胞向未感染細胞的侵染。
![]()
滅毒 二、間接抗病毒作用 由于病毒感染機體后,必定寄生在機體的細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因而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激發(fā)調(diào)動機體的免疫防御系統(tǒng)來間接發(fā)揮抗病毒作用這一途徑尤為重要,更符合中獸醫(yī)的“扶正祛邪”、“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的基本思想。 促進免疫器官的發(fā)育機體的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腔上囊等中樞免疫器官和脾臟、淋巴結(jié)等外周免疫器官,它們的狀況直接影響機體的免疫力?;o(1998)等人發(fā)現(xiàn)黃芪和淫羊藿、紅花合劑可以顯著提高小公雞的腔上囊重量,張樂翠等(1998)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均能促進脾臟、胸腺等免疫器官的發(fā)育。 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周然等人報道,玉屏風散不僅可顯著性地增強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而且對環(huán)磷酰胺所造成的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抑制也有明顯的激活作用。吳賀算等人(1984)報道,白虎湯中的Ca2+可以增強家兔細胞肺泡巨噬細胞對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并能促進巨噬細胞的成熟,白虎湯對肺泡巨噬細胞具有激活作用。朱作金等人(1994)報道,牡丹皮中的芍藥苷、氧化芍藥苷在體外亦能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對乳液的吞噬功能;丹皮酚的霧化吸人還能提高肺部細胞的巨噬細胞的吞噬率。 增強強機體的體液免疫抗體是抗病毒體液免疫的主要因素,分泌型IgA可防止病毒的局部入侵,IgG、IgM可中斷已入侵的病毒通過血液循環(huán)擴散。周勇等報道,給小鼠每日腹腔注射參芪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黨參、黃芪各0.5g),連續(xù)5d,結(jié)果使體液免疫反應明顯增強,血清抗體效價提高。此外,白術(shù)、淫羊藿、枸杞子、絞股藍均能增強機體的體液免疫,使血清IgG、IgA、IgM水平提高。 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細胞免疫是T細胞介導的機體的一種重要的免疫反應,可以抵抗細胞內(nèi)微生物如病毒和宿主細胞內(nèi)增生的細菌感染。因為抗體不能進入受感染的細胞,細胞內(nèi)病毒的消滅主要依靠細胞免疫。丁雁等人報道,淫羊藿多糖可促進小鼠胸腺成熟細胞的釋放,并直接增強了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孫煒等人(2002)報道,小柴胡湯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及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均有顯著的增強作用。 誘生干擾素(IFN)干擾素是一種天然的非特異免疫防御系統(tǒng),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在入侵部位的細胞產(chǎn)生的干擾素可滲透到臨近細胞而限制病毒向四周擴散,干擾素本身對病毒無滅活作用,主要作用于正常的細胞,使之產(chǎn)生抗病毒蛋白和抑制病毒高分子生物合成,使細胞獲得抗病毒能力?,F(xiàn)代研究證實,中藥中有許多具有內(nèi)源性IFN誘生作用或促誘生作用的藥物,如從香菇中提取的香菇素在小鼠中能誘導血清IFN,日本學者從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制劑能誘生Ⅱ型IFN,對細胞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錢瑞生等人(1985)報道,青蒿中的青蒿琥酯在體內(nèi)能誘生一種耐酸不耐熱的干擾素。 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C)的活性自然殺傷細胞是機體參與免疫反應的淋巴細胞的一種,能在體內(nèi)殺傷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的細胞,起到免疫監(jiān)視和抗感染作用。李劍勇等人報道,中藥方劑小柴胡湯和人參湯對受抑制的NKC活性具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張崇泉等(1990)報道,絞股藍總苷400mg/kg·d,給小鼠灌胃l0d,能顯著提高因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NKC活性低下。此外生地、熟地、山藥、補骨脂、仙靈脾均能使老齡機體NKC活性明顯升高。 改善病毒所致機體的不良反應和病變英國學者KuroKawaMM給小鼠經(jīng)鼻腔內(nèi)接種流感病毒,葛根湯口服給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葛根湯可推遲小鼠體重下降,并能拮抗肺的變性并具解熱作用。富杭育等人(1986)報道,給小鼠灌胃正柴胡飲,能顯著抑制流感病毒在鼠肺內(nèi)的增殖及由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癥,并呈明顯的量效關(guān)系。能降低致死量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延長存活時間??鄥⒅械目鄥A可減輕乙肝病毒所致的肝細胞的變性、壞死,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