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jù)“理想蛋白質”的理論,仔豬蛋白質的需要量,本質上就是氨基酸的需要量。研究表明,仔豬對低蛋白日糧并不敏感,關鍵是要保證日糧中各種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因此,通過添加一些日糧中缺乏的氨基酸,在日糧蛋白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通常為18%),使氨基酸達到平衡,仍能取得很好的飼養(yǎng)效果。仔豬日糧中第一、二、三、四限制性氨基酸分別為賴氨酸、蘇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低蛋白飼料有減少仔豬腹瀉、下痢發(fā)生率,減少豬場氮排放量,降低飼料成本等好處。
仔豬蛋白質飼料來源很豐富,如魚粉、血漿蛋白粉、大豆蛋白、膨化豆粕等,另外高蛋自乳清粉中含有11%~12%的蛋白,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大豆中因含有多種抗營養(yǎng)因子和引起免疫病理反應的抗原成分,導致仔豬消化不良和腹瀉,在仔豬日糧中的使用量應加以限制,可使用全脂膨化大豆,很容易配合出高能高蛋白的日糧。第一階段日糧除多選用優(yōu)質原料外,可適最添加膨化豆粕,使仔豬在斷奶前就能極早適應大豆蛋白抗原。
脫脂乳粉也是早期斷奶仔豬一種重要的蛋白原料,它不僅提供了高質量的蛋白質(34%以上)。而且也是早期斷奶仔豬乳糖(50%以上)的來源。
血漿蛋白粉(SDPP) 有效成分為免疫球蛋白,粗蛋白70%~78%,賴氨酸6%~7.6%。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斷奶仔豬成活率,減少下痢次數(shù),提高體重。豬血漿蛋白粉中的蛋氨酸和異亮氨酸含量相對較低,注意這兩種氨基酸含量水平。
優(yōu)質進口魚粉不僅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豐富且組成平衡,且還含有未知生長因子,是仔豬飼料中極有效的動物蛋白源。
腸膜蛋白 腸膜蛋白是用腸粘膜提取濃縮而成,由于它含高最的消化酶,粗蛋白質65%,粗脂肪12%,可明顯促進幼小動物消化系統(tǒng)的早日成熟及完善,并能改善飼料的消化吸收,降低應激,是一種高品質動物性功能蛋白質。
膨化豆粕或膨化大豆 植物蛋白質飼料通常含有多種抗營養(yǎng)因子,如大豆蛋白質中的抗原成分--大豆球蛋白和 一聚球蛋白是引起仔豬腸道受損,導致仔豬斷奶后腹瀉的主要原因。限制豆粕的用量,以不超過20%為宜。通過豆粕加工來部分降低蛋白中的抗原成分,如通過 60%~70%熱乙醇浸提豆粕或大豆,或通過豆粕膨化加工,或采取擠壓技術等。
發(fā)酵豆粕 豆粕經發(fā)酵酶解處理后因有效降低大豆蛋白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尤其是發(fā)酵酶解產生大量小分子多肽有利于日糧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而呈現(xiàn)出降低斷奶仔豬腹瀉率的良好效果。仔豬斷奶應激會導致腸道受損、消化功能紊亂、消化酶活性低,致使蛋白質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繼而在大腸發(fā)生腐敗,產生的氨和胺類物質對腸道粘膜有毒性作用,腹瀉加重。小肽特別是2~3肽,可被仔豬完全而有效地吸收,減少了大腸后段氨氣和有毒胺類的產生。
同時,能維持消化道正常的功能,降低腹瀉率。小肽還能夠加強有益菌群的繁殖,提高菌體蛋白的合成、提高抗病力。另外某些活動小肽(如Exorphines)能促進幼小動物的小腸發(fā)育,并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和吸收能力。有研究表明,小肽能效刺激和誘導小腸絨毛膜刷狀緣酶的活性上升,并促進動物的營養(yǎng)性康復。此外,發(fā)酵豆粕中的乳酸含量3%,益生菌含量為1 107CFU/g,可以認為斷奶仔豬腹瀉率的降低是豆粕經特殊工藝發(fā)酵后形成的獨特品質和多種有益生物活性物質綜合作用的結果。
來源:互聯(lián)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