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施增斌
導讀
養(yǎng)豬人離不開獸藥,但要是完全依賴獸藥,則不僅養(yǎng)不好豬,還會造成養(yǎng)豬成本的大幅提升?,F(xiàn)在的規(guī)模化豬場,按出欄一頭商品豬計算,疫苗和獸藥所占的份額為80~120元。在相同飼養(yǎng)水平的前提下,每頭豬的藥費可能相差40元左右,在微利時代,這就是利潤。
豬場需要開源節(jié)流,將飼養(yǎng)成本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這些成本包括飼料、疫苗、藥物、人工、水電、種豬的引進、豬舍設備等硬件設施的折舊等。不管用藥多少,藥品的價格多少,只要母豬的繁殖性能和商品豬的生長性能提高,就有可能使得每公斤生豬增重成本降低。只有健康的豬群才能正常繁殖和生長,從財務角度上說,只有增加產出,才有可能降低飼養(yǎng)成本。那種一味地節(jié)省飼料、疫苗和藥物,往往會影響產出。要知道錢是靠賺出來的,不是靠省出來的。
1.jpg (109.71 KB, 下載次數(shù): 7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10 08:54 上傳
以下是筆者這幾年服務豬場過程中常見的幾種不良用藥習慣:
第一,對藥物在豬場的應用存在認識誤區(qū)
獸藥的作用是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除此之外,獸藥還兼具有調節(jié)動物生理機能、促生長和繁殖的作用,最終改善和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每種藥物都有其適應范圍,天下沒有“包治百病”的藥物。很多豬場管理層將藥物或疫苗當作保持豬場穩(wěn)定的唯一手段,認為用了疫苗豬就不會發(fā)病,用上藥物就能預防好病,甚至于每個月不保健就睡不著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條件的改善。
當然也有些豬場,特別是小規(guī)模的豬場,認為養(yǎng)豬免疫好幾種疫苗就可以了,只要不引起死亡就行;筆者六年前在徐州碰到一個小豬場,老板連豬瘟苗都不注射,強調他有中藥保健,豬只很健康,無需免疫。去年再到那個地方出差,詢問豬場情況,聽說豬場早就關門大吉了。所以養(yǎng)豬一定要相信科學。
第二,用藥方法不當
藥物的給藥方法或途徑很多,如口服、注射、噴霧或者局部用藥等。每一種藥物都有其特性,需要根據(jù)其特點選擇給藥方法。在群體用藥方面,混飼或者飲水加藥是最常用的給藥方法。
混飼給藥時。很多豬場存在攪拌不勻的問題,沒有專業(yè)的攪拌設備,有的還用原始的鐵鍬,在料車里或地面上攪拌。殊不知,飼養(yǎng)員的耐心是有限的,很少有人會按要求攪拌足夠的時間。導致的后果就是有的豬吃不到足夠的藥物,預防治療效果不理想,而有些豬吃到了過多的藥物,還有可能引起中毒,特別是那些安全范圍比較窄的藥物。所以用機器攪拌一定要有15分鐘以上的時間,盡量要攪拌均勻。
飲水給藥。多數(shù)豬場沒有考慮到水質的離子成份差異,有些藥物水溶性不好,有些藥物溶水后的穩(wěn)定性差。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浪費了藥物,耽誤了治療,另一方面還可堵塞水管。很多水溶性的藥物,特別是抗生素制成鹽的,在配伍時必須考慮藥物的酸堿性,以免幾種藥同時加入飲水中造成中和,而影響到溶解度。
飲水加藥還有一個常見的錯誤,即全天給藥和分時給藥,全天給藥是指將全天的藥量加到飲水中;分時給藥則是將全天加藥的總量分一次或幾次加到飲水中,這在使用加藥桶混飲時易混淆或者遺忘。一些水溶液中不穩(wěn)定的藥物,最好分幾次混飲,以免失效。
建議有條件的豬場安裝自動飲水加藥器。另外,同樣的產品,由于生產工藝不同,不同廠家的產品溶解性、溶水后的穩(wěn)定性差別很大,所以效果也有很大差別。最好在使用前先用一個小杯按比例溶解部分藥物看它的澄明度,再定使用方案。
2.jpg (101.71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10 08:54 上傳
注射給藥是最準確的給藥方法,但根據(jù)藥物代謝動力學或者藥物的半衰期,有些藥物需要每天注射2~3次才有效,如青霉素等。有些藥物是長效制劑,可能一天一次或者兩天一次就行,一定要看是否有緩釋制劑。
藥物選擇。治療全身感染的藥物必須進入血液循環(huán)才有效,若選用途徑給藥,這些藥物應該能夠經胃腸道吸收的,或者不被胃腸道破壞(如青霉素容易被胃酸破壞)。如氨基糖苷類藥物(新霉素、慶大霉素等)、粘桿菌素等混料或混飲是不適合用于全身感染治療或預防的。
第三,不按廠家說明使用
過期或變質藥物。藥品都有保質期,根據(jù)藥物的穩(wěn)定性,其保質期有長有短。一旦超過保質期,則藥物的效價就會變差。管理不善的豬場,有時廠家搞促銷,一次性購進大量藥品,在倉庫里存放一兩年,想起來用的時候可能已經過了有效期。
不按要求保存。生物制品一般要求低溫(常在2~8℃)保存,大部分獸藥的保存條件是密封、避光和陰涼。有些藥物見光分解,有些藥物遇熱失效,有些藥物容易吸潮。那就得按照特性分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保存。
用藥劑量不足。對已發(fā)病的豬群用預防劑量,不會達到預期治療效果,還延誤治療時機。在豬發(fā)病后,采食量明顯降低的情況下,使用常規(guī)劑量也會導致用藥不足;母豬在限飼的情況下用藥,常規(guī)劑量添加也達不到用藥效果。有些養(yǎng)豬場為了降低用藥成本,不按說明書用藥,將推薦劑量減半使用,從而難以發(fā)揮應有的效果。
用藥過量。有些豬場管理者認為,要盡快達到治療效果,大劑量用藥可以提高療效,在多數(shù)情況下是這樣,因為有些抗生素具有濃度依賴性殺菌效果。但若藥物的安全范圍窄,則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副作用甚至中毒現(xiàn)象。
療程不足。一般情況下,抗生素需要連用3-7天,個別疾病的治療甚至需要半個月。在注射給藥時經常發(fā)生療程不夠,因為獸醫(yī)、飼養(yǎng)員都喜歡少干活??股氐淖饔檬且种萍毦脑鲋常揽繖C體將細菌清除。使用一次或幾次抗生素有可能癥狀緩解,但體內仍有細菌存在,停藥后這些細菌有可能復活,并大量繁殖。所以,一般疾病的治療原則是在臨床癥狀消失后繼續(xù)使用抗生素1~2天。
第四,不強調配伍
很多情況下,使用單一的抗生素藥效不明顯,因此在臨床上經常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生素配伍。有些藥物配伍使用可以產生協(xié)同作用,可降低每一單品的使用劑量,并減輕副作用;但有些藥物配伍使用不能產生協(xié)同作用,有時產生拮抗,甚至毒性加強。有些豬場,飼料中同時添加4-5種藥物,說不準那種藥物具有副作用,或者配伍禁忌,從而加大了用藥風險。養(yǎng)豬人應該熟知配伍禁忌,絕不要做用藥后懊悔的事。
第五,憑經驗用藥
一般情況下,每個豬場的疾病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每種抗生素也有其適應癥,要根據(jù)自己豬場的發(fā)病特點而選擇藥物。不能過分相信別的豬場的驗方,豬場最好定期(一般半年做一次)做藥敏試驗,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擇適合自己豬場的藥物。
作為豬場管理者,你不僅需要了解獸藥的基本知識,而且還要了解豬場疾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飼養(yǎng)管理,并不斷改善環(huán)境條件,降低豬群發(fā)病率。在能夠防病治病的前提下,盡量少用藥。在保證成本不變的前提下,盡量提高豬的生產性能。
疫苗和藥物是豬場防病治病的工具,用好了,事半功倍;若用不好,則不僅不能防病、治病,反而會大大提高豬場的生產成本。不要讓不良的用藥習慣“吃掉”豬場的利潤。
經理人.jpg (133.11 KB, 下載次數(shù):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7-10 08:54 上傳
感謝作者對此文的付出,畜牧人網站已獲授權轉載,若需轉載的朋友,請聯(lián)系作者!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