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李入行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秋慎用新玉米

  [復制鏈接]
111
發(fā)表于 2008-10-29 17:06:53 | 只看該作者
李老師觀察很仔細,新玉米還要注意農藥的殘留和黃曲霉菌的違害。特別是中原地區(qū)的玉米更要重視。 :jiu: :jiu: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112
發(fā)表于 2008-11-9 16:55:42 | 只看該作者
到底什么原因??還是一頭霧水!!!"對鴨、蛋雞等耐粗飼品種主要還是水分問題 對AA等除了水分還有抗性淀粉和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增高的問題 導致可利用氨基酸水平下降,最終導致長勢偏差,料肉比偏高 "如何解決??
113
發(fā)表于 2008-11-9 17:51:38 | 只看該作者
我們需要的是試驗數據,我看大家差不多都是經驗學家。當然我什么也不是
114
發(fā)表于 2008-11-9 18:04:56 | 只看該作者
一般飼料企業(yè)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115
發(fā)表于 2008-11-9 18:30:13 | 只看該作者
我用過酶制劑和脫霉素,沒有拉稀和降蛋的現象好像蛋白高的飼料降蛋明顯,達20%
116
發(fā)表于 2008-11-9 19:09:13 |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 新玉米和陳玉米的價值,應該考慮供貨及時性、能量、水分、粉碎耗電量、制粒耗電量........
117
發(fā)表于 2008-12-20 14:46:42 | 只看該作者
說得是乎有理,呵呵.
118
發(fā)表于 2008-12-29 19:31:15 | 只看該作者
含有抑制因子也許有一定的影響但我感覺主要還是水分;當制成粉狀水分不容易揮發(fā)就會導致飼料品質的下降;和變化;
119
發(fā)表于 2009-1-6 16:15:37 | 只看該作者
應該是所謂的抗性淀粉的問題吧,可是從我找的資料還是有限阿,具體的也不確定??!
120
發(fā)表于 2009-1-6 16:16:38 | 只看該作者
反正新下來的玉米小麥類的原料遲些用還是沒有壞處的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12 06:3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